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者来论)没有最差员工,只有最差企业

(2013-01-01 01:06:35)
标签:

杂谈

钟倩

 

    武汉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从去年开始每年会评出“年度最差员工”,每名员工要写下3个自己认为全年表现最差的同事,并且,还要在选票上署自己的名字。得票最多的3名同事将从所在的部门下岗,然后由公司人事部安排去处。此事一经报道,在网络上引来众人热议,有人对此举表示理解,认为公司这样做是正常的;而更多人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认为这是管理者错误的管理方式,或者是企业一种变相裁员的手段。(《广州日报》12月31日)
    评选最差员工,表面上看是一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们的干劲与对工作的热忱,以不断提高工作业绩,但从深处分析,这种举措俨然是企业文化的坍塌,也是对员工的歧视。职场竞争日趋激烈,尔虞我诈、互穿小鞋现象俯拾即是,有竞争必有利益纠葛,让员工实名制票选最差员工,怎么看都是得罪人的事情。此举极容易激化内部矛盾,弄得员工人人自危,既不利于同事之间的和谐相处,也不利于企业大局的稳定与发展。
    从另一方面说,末位淘汰制度固然是企业管理与运作的一种手段,但也应考虑到员工的尊严与权利。再缜密的评选也只是一种估量,其中的误差无法避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说,每个员工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某阶段业绩不佳就对其全盘否定,而某年度业绩卓越也不能说明他没有缺点。因此,票选最差员工也是一种霸王条例,企业的目的无非是打着年终评选的旗号裁减人员,这种隐性伎俩只是看上去很精明而已,对企业诚信招牌的损坏不言而喻。
    没有最差的员工,只有最差的企业。票选最差员工,是企业的短视,即只盯住眼前利益,而忽略了员工的潜能培养与企业文化的长足发展,这也是企业生命力的萎缩与精神价值的滑坡。进入新时代,竞争不再是人才成长的决定因素,资源共享与才能互补才是新经济倡导下的人才之路。
    企业管理应更多着眼于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利用更多培训平台挖掘员工的潜能,多一些精神福利,少一些变相裁员,这些都比“最差员工”评选要有意义得多。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所说的,“如果把办公室看成一个生命的有机体,那么人性化就意味着生命中不再有自我冲突,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让人发号施令的、滋生官僚主义的、引起人际间促狭、隔膜、嫉妒的地方,而是能让人修身养性、心情舒畅的、春光明媚、温馨迷人的伊甸园”,这是每个企业与单位应该努力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