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水南
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近日,因为12个大字,贵州省毕节市的垃圾桶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此时距离毕节市5名少年儿童闷死在垃圾桶内已有一个多月。19日,毕节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唐光星向记者表示,已经了解到了网友对垃圾桶印字的相关言论和建议,将尽快做出回应。(12月20日《潇湘晨报》)
天地之大德曰生。5名流浪儿童的尸骨未寒,毕节的垃圾桶就印上了如此冷漠荒诞的标语。但凡宅心仁厚慈悲为怀的人,断不至于如此没有人性,遑论本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公仆?尽管唐光星称,印字的垃圾桶位于毕节市七星关区内,并不是所有毕节市的垃圾桶都被印上了字,但这份史上最牛的“免责声明”已然足以刺痛公众的神经。
11月16日,毕节市七星关区街头,5名男孩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后,毕节方面迅速反应,对分管民政工作的副区长唐兴全、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区长高守军等8人分别进行停职或免职处理。按说,这样的事后反思开了个好头,怎么当舆论的聚焦淡化,解决问题的方向就转移到了垃圾桶呢?
一个得到妥善安置的流浪儿童,会无聊到钻进冰冷肮脏的垃圾桶里取暖吗?而即便所有的垃圾桶都被严防死守,缺少温暖的他们就不会去找其他的“乐园”和“基地”?悲剧过后,严禁人畜进入垃圾桶这样的卸责和懒政,尤其让人愤慨——公权力此刻想的依然不是如何尽可能地救助流浪儿童,而是防止类似的悲剧重演抹黑当地政府形象和官员政绩。
而将人畜相提并论,不仅是对当地群众的侮辱,更折射出当地官员无知愚昧的嘴脸。难怪有网友调侃,“孩子不识字,畜生不识字,还是请写标语的官员自觉进垃圾桶吧。”
5条鲜活生命的逝去,换来的不是积极的反思和制度的伸张,而是“严禁人畜入内,违者责任自负”12个鲜红刺目的大字。这无疑是对流浪儿童以及社会爱心的二次伤害,这样的事实也表明,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其实和很多时候一样,不是资金不够,也不是制度阙如,而是缺少对生命的尊重和起码的责任感。
因此,就垃圾桶印字事件而言,毕节方面虽然已经认错,并已经着手整改,但其背后冷漠粗暴的工作思维何时得到纠偏则更加让人期待。
朱慧卿 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