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关注)腐败“圈子化”源于监管碎片化

(2012-12-19 01:13:53)
标签:

杂谈

吴龙贵

 

    在过去的两年间,河南省许昌市东城区拆迁领域60余人相继被检察机关批捕、起诉,加上数人潜逃,东城区征地办全军覆没,日常工作全面停顿;动迁中心也只剩下数名工作人员勉强维持。所有的涉案人员,以拆迁之名“团购”了许昌市东城区的拆迁事务,为自身谋取利益,贪污、受贿的涉案金额动辄数百上千万元。(《检察日报》12月18日)
    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这句话用来形容发生在许昌市拆迁领域的这起集体腐败案件,再贴切不过。诸如“征地办全军覆没,动迁中心也只剩下数名工作人员勉强维持”等表述,事实上清楚地表明,当地征地办和动迁中心这两个正儿八经的正科级单位已经名存实亡。
    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无论是腐败的性质还是社会影响力,这起腐败案件确实都达到了让人无法想象的程度,颠覆了公众对于腐败的一些习惯认识,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在个别地方,权力腐败正朝着低门槛、低技术含量的方向发展。
    其一,腐败与级别无关。通常来说,贪腐的能力与官位的大小、所掌权力和资源的多少是成正比的。然而在这起腐败案中,不少涉案人员均为普通的基层公务员,手中也并没有呼风唤雨的实权,然而贪腐起来却丝毫不逊色。以王春喜为例,其不过是一名普通科员,然而在短短27个月间,总涉案金额高达1353万余元,平均每月有50多万元黑金进账,其贪腐金额甚至超过了其上级。
    其二,腐败与身份无关。在这场“组团腐败”中,不仅负责拆迁的官员之间达成了彼此合作、互不干涉的“默契”,而且被拆迁的村民和负责拆迁的官员也携起手来,一反“拆迁队大战钉子户”的常态。利益的诱惑是如此巨大,以至于权力的底线一旦失守,良善以及对法律的敬畏便随之沉沦,贪婪像病毒一样传染至任何一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人。这个时候,身份不再是一种障碍,只要身处这个利益链中,都会毫不犹豫地成为腐败的参与者和帮凶。
    其三,也是最让人莫名惊诧的一点,是腐败有时候甚至与个人的贪欲无关。在这起非典型腐败案中,有一名非典型的腐败分子,他叫代军峰。30多岁的代军峰在征地办是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色,连科员都不是,却也“不得不”贪污受贿了近800万元。其实他家中并不缺钱,他的贪污所得直至案发一分钱也没动。在问到为何要贪污受贿时,代军峰交代:“开始不习惯,后来就慢慢接受了,也就是从众心理,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不做会显得不合群。整个单位的人只要在职权范围内,每件事都想法搞些钱,不搞钱就不正常了。”
    “不做会显得不合群”、“不搞钱就不正常”,虽有自我辩护的意味,却绝非矫情。事实上,“圈子”是贴在官场乃至于整个社会的一纸醒目标签,置身于官场就是置身于一个巨大而无形的圈子之中。某些时候,决定一个官员仕途沉浮的不是能力,而是与“圈子”的亲疏程度;影响一个官员行为的不是法律与制度,甚至不是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水准,而是与“圈子”能否保持步调一致。在“圈子文化”的影响下,个别地方的官场呈现一种“劣币淘汰良币”的状态,权力伦理为某些“灰色共识”所取代,好官向恶吏臣服。“圈子”像一顶保护伞,巩固着腐败的利益共同体。“圈子”又像一个无底的黑洞,让深陷于其中的所有人无力自救。
    腐败“圈子化”,既与一些传统陋习有关,更源于监管的碎片化。据悉,按照当地的总体规划,许昌市东城区是许昌市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官方立志将其打造成“法兰西风情社区”。或许正是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政绩驱使之下,当地在规划东城区拆迁初期所制定的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征地与拆迁分离的原则,很快就在“工作量太大”的借口之下变得形同虚设。由此不难看出,当地不仅没有建立起一套成熟、高效和稳定的监管体系,而且这种非常脆弱的监管还时常被某种政绩诉求所破坏。
    “一损俱损,一荣皆荣”式的“圈子化腐败”,再一次重申了一个常识:缺乏有效的监管,就没有规范运作的权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