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嘉
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莫言,他“很好地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结合在一起”。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不令人意外。在此之前,有关中国作家莫言有可能获奖的消息已经成为不少中国媒体热炒的话题。欧洲博彩公司预测的获奖赔率,莫言一度高占榜首。央视获邀采访更是被视为莫言获奖的信号。一位经新浪实名认证的作家在其微博称:莫言已飞往斯德哥尔摩,准备领奖。不过,诺贝尔奖此刻真的授予中国人,还是令人惊喜。
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作用在于,它能使全世界的读者去关心和阅读这个语种或这个国家的作家和作品。中国作家一直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2012年莫言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将让中国文学在世界上树立良好形象。莫言的作品无论是《蛙》还是《红高粱》,都以自己的视角在描述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现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受到国际文坛的瞩目,外国人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中国。
中国籍作家长期缺席诺贝尔文学奖,很大原因在于未能主动地向西方世界推介自己的作品。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国际知名汉学家和翻译家马悦然认为:“最主要是翻译问题, 中国很多伟大的作品还没翻译成外文, 因此外国人大多不能欣赏;有的作品翻译过, 但不是译得不对, 就是译得不好, 使欧洲人误认为那些中国作品没有文学价值。”而这次莫言能问鼎诺奖,很大程度是向西方推介了自己的作品,他已经在瑞典出版了《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书。
诺贝尔奖并不像竞技比赛那样精确到分秒,以瑞典学院18个评委的眼界不可能覆盖全世界所有的优秀作家,加之个人好恶等主观因素,他们也只能根据自己的标准,评出一部相对好的作品,这部作品很可能不是全世界最好的作品,甚至连获奖者国籍国最好的作品也算不上。据统计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欧美作家占七成,这与评委都懂英文,阅读起来无障碍不无关系。可以说,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中国人患上诺奖焦虑症,不知道莫言得奖能不能缓解这种焦虑。总是盼着得诺贝尔奖也让文坛有些浮躁,文学有赖于作家静下心来持久耕耘,功利性是创作的大忌。如果为得奖而得奖,成天揣摩诺奖评委们的趣味和标准,迎合西方世界的价值取向,就偏离了中文创作本身的意义,到最后也未必能赢得评委的青睐,反而失去了本国读者。那18个评委的看法并非评价中国文学的首要尺度,中国作家最重要的还是要获得汉语读者的认同。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更多体现在科研类的奖项上,毕竟评价科研成就更加客观,能获得诺贝尔奖的肯定,一定程度上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达程度。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没有能力获奖很难说明这个国家的科研已具备世界顶尖水准。恭喜莫言获奖,也希望中国科研与教育能突破制约中国科技成果产出的瓶颈,多出科研成果,中国本土的科学家真正拿到诺贝尔奖,那才是所有中国人所期待的。(相关报道见A6-A8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