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8月14日,韩国羽协对涉及伦敦奥运会“消极比赛”的运动员及教练开出“罚单”。处罚结果是,剥夺事件所涉韩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成汉国和女双教练金文秀的教练资格,对四名运动员河贞恩、金旼贞、金荷娜、郑景银,作出两年内不得参与任何国内、国际比赛的处罚。(8月16日《燕赵都市报》)
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后续”。就在李永波表示“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的时候,韩国羽协还是没能忍住“旧事重提”——“史上最重”罚单向当事人头上砸去:教练被剥夺资格,球员禁赛两年。对教练或运动员来说,没有什么比剥夺资格或禁赛更糟糕的了,尤其是这两名为韩国羽毛球运动立下过汗马功劳的功勋级教练,自此彻底下岗失业。
这样的重罚,显然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者,诚如韩国羽协官员的回应说,“国际奥组委对于此次假球事件也要求严肃处理,我们与他们的态度是一样的,作出这样的处罚,已经经过了慎重的决定”;二者,更重要的压力来自国内,在“消极比赛”事实传入韩国境内,几乎是一片的指责与声讨,甚至有人把四名韩国选手的假打称作是国耻,即便是规则所致也不可饶恕。
犹记得“消极比赛”的消息传来,我们更多地还是觉得运动员的无辜,强烈谴责逼人“假打”的内耗规则,太多人替中国队感到愤怒,认为这是“羡慕嫉妒恨”……温布利体育馆内四起的嘘声,专业规则上众说纷纭的争论,和莫名其妙的发球出界与回球下网一道——似乎成了佐证“树大招风”的风景。
拿奖牌有错吗?没错。但“消极比赛”不是田忌赛马,它不是技巧上的聪颖,而是钻空子上的不择手段。这是对赛场观众的不尊重。本来花钱想看一场精彩对决,但看到的却是双方莫名其妙地竞相“求输”,这令花钱看奥运的消费者情何以堪?简单说这是“货不对板”,是类似商业欺诈的偷工减料。更重要的是,这是对参赛承诺的自扇耳光。是的,规则有漏洞,但别忘了,谁口口声声说要“赛出水平”之外还要“赛出风格”?再不济,《世界羽联球员行为守则》还有明确的是非观。犯错了,主客观理由固然要分清,但规则理性如果战胜了所谓“世故人情”,这是契约精神还是熟人理念?
韩国对“消极比赛”出手咋那么重?这个问题其实未必是真要苛责于我们的当事人,正如网友所言,这种懂得反省与自律的精神,是可敬而可怕的力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