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川
3月18日,联盛集团董事长邢利斌在三亚为女儿举办大型婚礼,并开演唱会,婚礼总费用超过7000万元。煤老板的奢华再次震惊了普通民众。调查发现,邢利斌第一桶金来源于租赁经营的山西柳林县金家庄乡办煤矿,随后其以8000万元的“白菜价”获得了当地最大、储量1.5亿吨的国有企业柳林县兴无煤矿的全部股权,进而一跃成为柳林县首富,目前资产超百亿元。(《郑州晚报》3月27日)
7000万元嫁女,出手如此豪奢,一时让世人侧目。有人感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人嘲笑前去捧场的各路明星见钱眼开,还有人审思富豪的财富观。应该说这些质疑有过分苛责之嫌,在国外,奢侈嫁女也不罕见,何况邢利斌也曾热衷于慈善;明星助阵也无可厚非,“有钱能使鬼推磨”本就是商业逻辑。我们所要关注的是,富豪的钱来路如何,如果来路正当,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只要不违法、不违公序良俗即可。
据称,柳林兴无煤矿地质储量15312.3万吨,可采储量14021.2万吨。若按地质储量计算,邢利斌为每吨煤炭付出的价格仅为0.52元,按可开采储量计算,每吨仅为0.57元,确属“白菜价”。这不能不让人产生暧昧联想:邢利斌为何能以“白菜价”收购国有富矿?为何偏偏是邢利斌能够收购成功?邢利斌收购煤矿有没有不同声音?当地老百姓怎么看?当初,又是谁主导邢利斌收购煤矿的?诸如此类的疑窦,需要一一化解。
最关键的是,公众关注邢利斌“白菜价”收购富矿,是基于一种恐慌与不满。人们对国企贱卖并不陌生。新华社曾报道,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一家拥有数亿元市场价值的集体企业莫名其妙“被国有”,然后又以“1万元”的价格被私人竞买者拿下。该企业挂牌出售一个半月前,转让结果的文件就已经出炉,文件所述内容与最终的转让情况几乎完全一致。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前些年,在国企改制过程中,一些腐败现象令人深恶痛绝。学者孙立平称:“不少人比喻国企的处境是一根大热天的冰棍,不被人吃掉也要化掉,很多人就是用这个比喻来论证改制的必要性。但冰棍现象仅仅用产权来解释是不够的,关键问题是冰棍所处的‘大热天’——腐败的大环境的存在。”诚然,改制并无不可,但腐败现象必须警惕。
当然,不能轻率地认为邢利斌用“白菜价”收购富矿就一定存在猫腻,就可能涉嫌腐败。为冰释网友质疑,邢利斌不妨自证清白,而当地的政府部门不妨也第一时间站出来积极回应,有一说一,丁是丁卯是卯。可现在,质疑声铺天盖地,无论是邢利斌本人,还是当地相关部门,仍然在缄默。缄默,必然加重公众的疑虑,甚至会引发各种猜想。期待白菜价买国有矿的真相早日出来,更期待国企贱卖的悲剧不再重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