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
近日,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就网友恶搞杜甫画像发表声明,称杜甫精神是民族的精神之光,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马新朝称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大河网3月26日)
在“杜甫很忙”的系列画作中,杜甫时而成了杰克船长,时而成了奥特曼,时而听起了iPod,时而又穿上了女仆装……令人捧腹。我承认,虽然我也认为这么做有些无聊甚至低俗,但要扣上一顶“没有民族底线”的大帽子,我还是无法认同的。
首先我就不认为这些恶搞之作,是对杜甫形象的抵毁。唐朝是我国诗歌鼎盛时期,杰出诗人多如天上繁星,但杜甫却是其中为数不多的堪称德艺双馨的诗人。有人考证李白其实是假清高,而白居易好色之名也是众所周知,唯有杜甫,出生社会底层,忧国忧民,且无任何不良嗜好,难怪人称“诗圣”。如此模范诗人,我想不到网友有什么抵毁的动机。事实上,网友对某个名人的恶搞,有时候是出于对这个人物的厌恶,而有时候则是出于对这个人物的喜爱。
其次,我还觉得马会长对网络恶搞这件事实在是过度阐释了。说到网络恶搞,究其实质不过是网友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实在不必过于紧张。马会长说,现在是娱乐时代,网友涂鸦诗圣杜甫画像可能没有恶意,但恶搞他是非常不应该的。问题是,什么叫涂鸦,什么叫恶搞,谁分得清呢?很多时候这就是一回事。网友闲来无事涂上两笔当做消遣,即便是有所不敬,也纯属无心之失,看看笑笑也就过去了,和所谓“民族底线”有多大的关系?
当然,我更想说的是,如果网友随手涂个鸦,就没有了民族底线,那么必须反思的是,我们的民族底线是不是也太脆弱了?一个民族当然不能没有底线,但我从来不认为民族底线维系于某个人或某一群人身上,更不认同将几个网友完全自发的无意识的恶搞行为拔高到“民族”的高度。前些年网上流传着一组章子怡近乎全裸地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照片,国内有道德家怒斥“丢了中国人的脸面”,记得当时某评论家说,“中国人的那点脸面就贴在章小姐的屁股蛋上?”可谓一针见血。
当网友们把“杜甫很忙”的系列画作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的时候,马会长斜刺里扔出一顶“没有民族底线”的大帽子,如果不是为了自我炒作,大概就是出于一种“为尊者讳”的思维。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性人物,所以他就必须是高高在上的,甚至是神化的,除了顶礼膜拜,不容闲杂人等靠近,更不允许有其他形式的解读和任何善意的玩笑——如此森严的文化等级观念,就算是一生都在批判权贵、为民生奔走呼号、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杜甫,怕也是不会同意的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