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华
日前,一段名为《博山车管所工作人员火气真不小!居然破口大骂!》的视频被网友疯传。在这段19秒视频的介绍中,视频发布者称录制了一名淄博市车管所工作人员破口大骂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的过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淄博市交警部门介绍说,骂人事件并非发生在淄博市博山车管所,并称骂人者系博山交警部门的临时工,现已被辞退。(6月5日《山东商报》)
每每出现问题,都是“临时工”所为,临时工是“替罪羊”,出现问题是临时工所为,已经成了时下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习惯性行为”,这就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临时工”不仅实质待遇得不到任何保障,名声也越来越不好听了。
实际上,自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除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之外,几乎所有的人都应该被称之为“临时工”,地方国有企业都实行了“改制”,原来的国有企业职工几乎都成了临时工,现在的民营企业里,除了老板是“正式工”之外,包括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也都是实际意义上的临时工,全国数以亿计农民工更是名副其实的临时工,出现问题是“临时工所为”,不只是官本位的思潮蔓延,从某些方面来说,也是对广大普通劳动者的一种歧视行为。
车管所的工作人员,坐在窗口之下为市民办理车管所的业务,体现的就是政府部门的形象,在市民的心目中代表的就是车管所,如同城管部门的协管,交警部门的协警,保安公司的“临时保安”一样,他们正常处理问题是代表单位,他们出现了问题,甚至出现了违法乱纪的行为,同样也与单位的关系密不可分,不能因为他们个人做了好事,能为单位增光添彩就认为是“职务行为”,一旦出现问题损害了单位形象,就一脚踢开,以临时工的身份与单位撇清关系,这不仅不是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更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临时工,是临时用工,是对正式工不足的一种补充,显示的是时间或是待遇上与正式工的差异,但不是人格意义上的地位不平等,相反,庞大的“临时工”队伍为社会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也是巨大的,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成绩单上也有临时工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也应当得到社会的尊重,享受到劳动者的尊严,别再糟蹋“临时工”的名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