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博客)高校招生看重“裸分”传递的信号

(2011-05-10 00:49:25)
标签:

杂谈

 

 

    一年一度的高考再次临近,日前有报道称,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城市学院4所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从今年开始,他们不看加分,只看“裸分”。《中国青年报》近日就此发表评论《为“裸分”录取叫声好》,力陈高考加分泛滥之弊,力挺四高校“裸分”录取之举。
    如果真是以“裸分”录取学生,无疑是高招改革上的重大突破,但是很遗憾,所谓“裸分”录取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细看原报道即可知,在高考录取的提档环节,四高校仍然认可考生的各种加分;所谓不看加分、只看“裸分”,只是体现在专业录取环节——提档之后,如果某个专业报考人数超过计划招生人数,则依据考生“裸分”从高到低录取,未被这个专业录取的考生将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而不会被退档、拒录。实际上,从权限上看,由于很多高考加分由教育部门规定,各高校必须遵守,所以四高校并没有权力擅自取消加分而实行“裸分”录取。
    虽然实际意义有限,但四高校在专业录取环节只看“裸分”,所传递的信号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对于高考加分,他们也许是认可的,但显然不是高度认可。他们更加看重“裸分”,只是权力所限不能实行“裸分”录取,他们才在自己权力范围之内推行微小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照顾“裸分”考生,以削弱高考加分的价值及其带来的不公平。
    作为录取、培养学生的主体,各个高校在高考加分上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不承担培养学生之责的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却拥有设立高考加分项目的权力。从这个角度看,四高校专业录取只看“裸分”,可以理解为他们不甘心于被动接受高考加分,试图努力争取本应属于高校的发言权。
    高考加分存在的问题无须赘述,这项初衷良好的政策在实施效果上已走向初衷的反面,社会反响强烈,甚至制造着社会矛盾和对立情绪。人们一再呼吁减少高考加分项目,取消各地设立的高考加分,如果难以做到,则应赋予高校对于高考加分的认可权:除教育部规定的涉及国家政策的高考加分项目,其他高考加分尤其是“素质加分”,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对某项高考加分真实性、公平性的评估,自行决定在高考录取时是否将某项高考加分计入考生总分,作为录取依据。

 

晏扬 5月9日
http://blog.ifeng.com/287813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