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话题之一:加大教育投入

(2010-07-18 01:32:11)
标签:

杂谈

周末话题之一:加大教育投入
   
     7月13日,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开幕。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距离最近一次召开已有11年。教育界人士关注的增加教育投入的议题,在纲要定稿中得到进一步确认,即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2012年这一比例要达到4%(15日新华网)。
   
  
   
     加大教育投入需要法律保障

     何勇
 

    教育经费投入占GDP4%这个目标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将近20年过去,这一目标还未实现,现在提出加大教育投入恐怕难以让人相信会实现。一方面我国教育经费投入缺乏法律保障,另一方面我国教育经费投入分配体制不合理、不科学。
    我国虽规划了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并没有用法律明确规定,约束力比较小,结果是即使各级政府的教育经费投入没有达到这个目标也不会受到任何的惩处,这就导致各级政府不愿意将大量财政资金投入到短期内没有经济回报和政绩回报的教育上。
    再者,我国当前教育投入主要是以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其中投入较大的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主要是县级财政投入。而我国两税制改革之后,众所周知的是中央财政年年有余,而地方政府则是财政严重缺乏,借钱过日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教育支出过多的县财政已经是典型的吃饭财政,这样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经费投入分配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不愿意投资教育,也没钱投资教育,所以我们看见各地不断上演政府卖公办学校,鼓励发展私立学校,鼓励学校收取借读费过日子的乱象。
    笔者认为,其实实现教育经费占GDP4%目标以及加大教育投入并不难,关键在于实施两个方面的改革。一是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分配比例和占GDP的标准,以及增加的标准;另一方面规定地方政府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未达到法律规定标准的惩处措施,比如对政府和领导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追究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党纪政纪责任和刑事责任。二是改革我国当前的教育投入分配体制,必须切实建立起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市县财政投入为辅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缓解市县在教育经费上的投入压力。
   
   
   
   
     加大教育投入要向农村和西部倾斜
                   
   
       朱小猪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虽然来得晚了点,但依然让人兴奋。我国政府财政收入将达8万亿元,教育投入比重提高到4%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笔钱怎么花是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就现状而言,这笔钱必须向农村、向西部地区倾斜。
  教育投入向农村和西部地区倾斜,也就是向基础教育和贫困地区倾斜。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此之前,我们的教育投入过多地投向了高等教育和城市,甚至被许多高等院校用来建设超豪华大门以充门面。在这同时,许多农村学校依然危房林立,学生和老师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证。教育投入的不均衡,导致“择校热”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农民工子弟享受同城待遇都成为重大新闻,导致大学里的农村生源越来越少。
  近年来国家也确实开始重视中西部地区的教育了,实施“特岗教师”计划、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实行转移支付。但“特岗教师”依然受到冷遇,各地也只是在敷衍,而各级政府挤占、挪用转移支付的比例也很高,这也是提高教育投入之后将面临的问题,如何建立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的教育财政制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教育身上,花在老师和学生身上是当务之急。
  最后,我们还必须认识到,相对其他国家来说,占GDP4%的教育投入依然很低,这就决定我们必须严格的完成既定目标并不断提升。
  
      
   
   
     
   
   
    加大教育投入勿忘堵住“跑冒滴漏”

          老鬼

 

    增加教育经费也应该算是最实际的民生投入,问题是这些新增加的投入是否能够真正的用在教育上?从实际上看来,不少地方都出现了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公立学校中“吃空饷”的情况大量存在,更多的地方把公立学校纷纷改制成民营,国家拨予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甚至可以说被基本上挪作他用了。
    原来笔者所在的县所有中小学都是公立的,可好景不长,现在全县中小学只要条件好一点的,基本上全是民营了。是真民营还是假民营,老百姓不清楚。但据内部人员介绍,学校改成民营后大幅度提高收费,但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一点没少,这些钱到哪里去了,老百姓更是糊里糊涂。
    有一所乡镇公立中学,原来规模很大,因为教育质量好,这一片30里境内的孩子基本上都选择这里。但后来生源被“民营学校”蚕食,学校教育状况每况益下,现在学校只有5个班,在校学生总人数只有72人。但是学校在编教师却有120多人。而为了老师们都能吃上饭,学校就对上面大肆造假,虚报学生人数,谋取国家的教育经费。日前,这里的教委负责人在和笔者闲谈时说,他们对下面学校虚报学生人数骗取教育经费的事情一清二楚,但是不能较真,一较真下面就会乱。毕竟教师们还要吃饭。
   现在国家要更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办法遏制和杜绝堵住这些“跑冒滴漏”,即使国家投入的比例再高,数额再大,群众还是享受不到,不仅对我们国家的教育无助,甚至还会养出一些腐败来。

       
 
   
      
   
    教育投入不仅仅是花钱办事

      郑复华

    现行的教育投入不够,是个公开的事实,所以在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界人士尤其关注增加教育投入的问题,这种迫切改变教育现状的心情当然无可厚非,毕竟,有了财力保障或能更好地促进教育成果的转化。
    但是,如果将现行教育暴露出的种种问题都归结于投入不够之上,显然难以让人信服,就拿今年的高考来说,先是高考状元被国外名校拒收,后是坐板凳的“候补队员”获得20分加分权,再有是出了高考状元的学校都在高调地庆祝。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教育已经走入唯分是举这个逼仄的死胡同,恐怕出现这些现象都与教育投入扯不上多少关系,而是国家教育在理念上和评价体系上的严重缺血。
    所以,笔者以为要改变眼下由教育而衍生出的种种弊端,真正提高教育水平,不应该把目光停留在多争取一些教育经费上,而是应坐下来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好学生人家老外不买账?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用人单位不认可?甚至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出现和抬头,这才是应该引起我国教育界最应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毕竟,教育的成败关系着民族的兴衰,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更不允许掉以轻心,而要解决好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问题,肯定不是靠多投入一点钱就可以埋单的,而是要进行必要的从“做大”到“做强”的改革,尤其是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从而让老师和学生的心思都不再停留于片面的高分之上,否则增加再多的投入,教育也不过是个“不差钱”的“富二代”,难以靠自身的能力实现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要同时解决就业问题
   
    刘海
    
    一边是加大教育投入,一边是“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教育部日前发布信息显示,今年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是957万人,比去年减少约65万人。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高考考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但是学者、民众认为,高考人数锐减与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导致“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有关。受教育者的预期发生了改变。
    高考人数的下降,无疑说明高考已经不是人们心中唯一的好出路,大学已经不是人们心中那个神圣的殿堂了。民众对于大学教育的看法可以从一句话看出来:“大街上掉下来一块广告牌砸死4个人,3个是大学生”。适龄入学人口数量的逐年下降绝对不是造成高考报名人数逐年降低的原因。这应该与人们对于教育,特别是对于高等教育看法的改变有关,也就是所谓的“新读书无用论”。当今的大学生处在一个社会变革发展的夹缝中,这就决定了我们没有20世纪以前大学生的那种身份和地位,这个时代乃至以后的大学生大多数都将成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打工者。但高等教育还在不断扩招,不断加大投入,虽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饱和,但在当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很普遍,这都加剧了人们对于高等教育的怀疑。
    加大教育投入是好事,但不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只会使“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
   
   
    教育投入4%还会是空头支票吗
 

      普嘉

  
   
    财政性教育经费不仅取决于其本身增长的速度,还受制于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当看到中央又重申4%的目标,我们不禁会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增加还会沦为空头支票吗?按照我的理解,2012年实现4%目标,并不是光2012当年突然增大教育投入,冲刺占GDP4%就行了,还得保持稳定性,换句话说是从2012年起就要在4%的底线上保持稳步上升。
    政府财力雄厚,对教育的支出就必然会增强,财力薄弱的话,很多事情都得顾及,比如维稳的支出可能比教育投入更优先考虑,难免公共教育支出就捉襟见肘了。要实现4%的目标,不单单是纲要一厢情愿的事情,还得确保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少发生重大的天灾人祸、社会秩序稳定。大环境良好,4%才有望实现。
    除了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还要指望非财政教育经费增长。可是几年来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增长并不高,社会捐资助学也有下滑的趋势,这也无疑加大了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压力。另外,我国城乡教育差距较大、教育系统内部存在腐败现象,即使加大了教育投入也未必能落到实处。很可能建几栋漂亮的办公大楼、养着越来越庞大的教育机构人员,教育经费也会消耗不少。总之,我对实现教育投入4%的目标并不乐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