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生可畏——方骏宇

(2012-09-04 14:19:20)
标签:

f1

方骏宇

r8

f1一级方程式

奥迪r8

分类: 赛车●赛手●赛事

 

    后生可畏——方骏宇


    在欧洲征战方程式多年的方骏宇今年回归奥迪R8 LMS 杯,表现令人叹服。他有一个理想:成为首位跑F1正赛的中国人。为此,他一直在奋斗着,拼搏着。

                                                               撰文:刘志峰         摄影:黄嘉俊

 

    《中国赛车杂志》是最早关注方骏宇的国内媒体。印象最深的是,2010926日,方骏宇在布兰兹·哈奇赛道,首次登上英国F3国际组前三,我们的记者作为唯一一个在现场的中国记者见证了整个“突围而出”的过程,方骏宇的激动与喜悦被全部记录下来……

    再后来,他入选了我们2010年“中国赛车年度金榜”两项提名,并以高分拿下了当年的金榜之星(褒奖当年最有发展潜力的赛车新人)和金榜人气王两项大奖。虽然更多的时候,他人在欧洲比赛,但我们与方骏宇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直到今年4月,我们在奥迪R8 LMS杯上海揭幕战上再次见到方骏宇身影。参加这个比赛,他多少带着“试试看”的心态,但是他的表现相当出色,拿下了回合冠军,并赢得了锦龙车队麦总的垂青。从第二站珠海分站开始,他便代表锦龙车队出战,并一度占据车手积分榜首位。

    从塞外练功,到如今的中原论剑,不太善于言谈的方骏宇一直在奋斗着,拼搏着。

 后生可畏——方骏宇


起步:有过的困难

    以一个方程式车手论,他的起步有一点点晚,促使他真正“入行”的是一次与他父亲去珠海参加一个赛道日活动:“20043月,我跟着爸爸去珠海参加一个保时捷的赛道日,那时候第一次看到雷诺方程式。我之前对方程式的印象就只是停留在F1。我爸爸就问我,想不想试开一下?在接下来的一年,我们便不断去尝试参与其中。后来遇到‘宝马方程式奖学金选拔赛’,我很想去参加,但对方告诉我,15岁的年龄不达标(官方对年龄要求16岁以上)。终于在20053月,我得到一个在ART车队的机会,完成了几天的试车。我和家人商量了之后还是希望在方程式有所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就参加了一年的雷诺方程式比赛,2007年参加马力更大的雷诺V6方程式。”

    在他的赛车初期,成绩不算理想,赛车故障和退赛时常伴随着他。一般到了赛季末段,慢慢适应比赛节奏的方骏宇会获得一两个不错的分站成绩。

    从单纯的赛车爱好者,到驾驶专业的方程式出战,不过两三年时间。实际上,方骏宇适应的时间很短,而在赛车晋级过程中,他也维持着一个比较紧凑的步调:从雷诺方程式,到雷诺V6,再到F3,这使得小方不能像对手们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在一项赛事中待足够长时间来换取成绩,小方一直努力适应这种快节奏。当被问及,感觉自己有何不足?他坦言:遗憾自己在方程式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卡丁车培训和比赛,他希望未来创造更多机会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后生可畏——方骏宇


晋升:欧洲之路

    经过一个短暂的起步期,他和家人商量过后还是决定继续往前、往外走,正式宣告踏上了“欧洲之路”。第一站德国F3,时间是20082009年,开始适应与众多欧洲年轻车手的正面对抗。关于这两年的德国F3经历,他并没有花太多时间跟我们分享细节,与车队合作也算不上愉快。这间接让他和他的团队决定在2010年转战英国F3之时,自行组队参赛,“可以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当然,除了赛车之外,到英国上大学也是他参加英国F3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0年,经过一个短暂的筹建期,SVR中车队成立了。SVR全称Sino Vision Racing,字面意思是“华人视野”,当初成立SVR车队的初衷,除了使方骏宇更能掌握车队与调校以外,还希望车队能够让更多中国年轻车手通过这个平台走向更大的舞台。毕竟方程式的世界在欧洲,从雷诺方程式到F1之间有巨大的空档,绝大多数的中国车手都不知道如何继续下去,SVR车队尝试为中国车手提供一个发展的通路。

    现在回过头去看,SVR车队发展并未如设想中顺利,“英国F3与欧洲其它的F3都不同,最明显的是赛车技术规则相对开放,如同一个小规模的F1。它可以改动的地方很多,充分考验着车队研发能力。像F3的冠军车队Carlin车队一共有六部赛车,有自己的赛车风洞,与F1车队有密切关系,经验、研发能力和资源都全面领先。相比之下,我们只有1-2台赛车,投入研发的资源也很有限,赛车竞争力自然不如对手。”
英国经常阴雨绵绵,但方骏宇告诉我,在他的英国F3比赛中,真正遇上下雨的场次少之又少。“我喜欢雨战,雨天湿地一定程度弱化了赛车性能,更多考验车手的能力。”的确,在英国F3,抑或是R8 LMS杯首战,雨天似乎间接帮助方骏宇取得佳绩,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小方的实力。

    经过多年在欧洲比赛,方骏宇已经完完全全融入到欧洲赛车大环境中,他的思维、他的视野、甚至是他的赛车态度都深深带有欧洲赛车烙印,这是一些短暂留洋的国内车手所不能比的,为他未来继续向更高层次的赛事发展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外表多少带有点腼腆的小方在谈及赛车专业方面是一个很主动的人,他会滔滔不绝跟你分享比赛的点点滴滴。

 后生可畏——方骏宇


目标:依然是F1

    与方骏宇谈到赛车理想,有一个话题是永远绕不开的:进军F1。在过去78年时间里,他不偏不倚地坚持跑方程式,就是争取成为首位跑F1正赛的中国人。“I want to be the best at what I do(要做就做到最好)。我的目标依然是F1,我今年22岁,我希望2425岁在F1车队中觅得一个F1正选车手席位,成为首位跑F1正赛的中国人。当然,我也很清楚,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有很大难度,一线车队车手位置几乎按兵不动。中下游车队又需要大量的资金。”

    那你觉得距离迈入F1大门前,最困难的地方是什么?方骏宇认为:“自己目前没找对人。”“F1是一个很小的圈子,来来去去就这些人,如果能找到一个领路人的话,与车队建立一个通畅的联系,我想事情发展起来会顺畅很多,我会为此努力,并且期待伯乐能早日出现,帮助我实现梦想。”近日,另一位中国车手马青骅刚刚完成了在英国银石的F1试车,他与马青骅之前有过一两次的交手记录,小方还是占上风的。“对于马青骅能够参与F1试车,我当然替他感到高兴了,我们也一直在创造各种各样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方骏宇在20102011年两次参加被誉为“F1前哨战”的澳门F3洲际杯,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F3冠军车手在这里进行一场激烈拼杀。小方曾在2011年的比赛中拿下全场第十的好成绩,中国车队获得如此优异的成绩,这也是近几年少有的。他的红黄色的F3赛车成为去年比赛一大亮点。

    在方骏宇的赛车世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方爸爸,他一直支持和鼓励小方去为赛车梦想拼搏:“在欧洲比赛,爸爸其实很少来现场。在国内比较方便的话,他会来。他一直很支持我,希望我们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爱好相关。”方程式比赛自然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2010SVR中车队的成立,小到一颗螺丝,大到车队拖车都要自己掏钱。“我希望我的赛车未来能够找到更多赞助商来参与,而非一味地靠自己投入,这样发展才健康。”

    之前一直专注于赛车的方骏宇正努力学习面对媒体,面对镁光灯,看得出方骏宇也在努力完善自己。

 

2012:全力争冠

    2012年,方骏宇的赛车履历中多了一个选项:奥迪R8 LMS 杯,这是奥迪全球首个单一车型赛事,清一色用R8 GT3赛车。方骏宇在过去三站比赛均以出色的表现登上颁奖台,并在车手积分榜上一度占据第一位(鄂尔多斯站之后暂居第二位)。随着奥迪对赛事的大力度推广,方骏宇的媒体曝光率大增,他所代表的锦龙车队上下对他的表现也非常满意。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关于方骏宇这次与参与奥迪R8 LMS杯背后的小故事:按照原计划,他只是受邀参加前两站赛事,但在上海站揭幕战上夺冠让他获得了锦龙车队麦总的垂青。于是两人达成合作,从第二站开始,他便代表锦龙车队出战本赛季余下的比赛,方骏宇也不负众望在比赛中连创佳绩。可以说方骏宇用努力,用成绩换来了这次机会。“能够与锦龙车队合作当然高兴,从小我就看着KLM的赛车比赛。我觉得如今我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之前是为自己去比赛,现在要为赞助商去比赛。在R8 LMS杯的比赛,我的目标是全力争取今年的年度冠军。”锦龙汽车集团一直广泛参与GT赛事,也培育了像欧阳若曦这样的好手,与锦龙车队的合作或许会为方骏宇打开了一个更宽广的大门。

    “年初,我更多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与这项赛事的,不过几站比赛下去,我对比赛认识更深了。这是一个很好平台,未来或许代表奥迪跑跑勒芒耐力赛,高级别GT赛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小方说现在他的生活基本上被赛车占据了,飞行于英国F3和奥迪R8 MS两大赛事之间。最近,美国Indy Car也有意邀请他过去跑比赛,8月底他就要动身飞去美国参与试车。正如他的赛车搭档小康(Mars)所言,20122013年是方骏宇赛车事业至关重要的一个时间点,再向上走,走去哪里?F1的发展空间有多大?R8 LMS杯能否为他与赞助商(厂家)建立一个长远、稳固的发展模式?在这两年或许就会初现端倪了。

    欧洲的赛车经历使他成长了:比赛场次多了,我慢慢觉得思考比单纯的比赛更重要,在比赛中学会思考,我才会变得更强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