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天是这块地属于我的最后的日子,坚持到底,贴一篇留作纪念。
填志愿真是挺考验家长的大事,这几年每年都会有朋友来咨询,当然层次不同,孩子的兴趣不同,但总的原则还是可以讲讲的。
首先如果孩子有明确的职业爱好,那么恭喜你,肩上的任务轻了一半。但是大多数孩子不太会有明确方向,这也可以那也不错,面对成百上千的各类看不懂的各种专业肯定抓狂,那第一步就是让他做选择题,把最不愿意干的方向先排除掉,选择范围就相对缩小不少。
就从我的经历来说吧,我家儿子其实对文科比较偏好,政史地都不错,高中时尤其喜欢文学和哲学。但因为新高考选课需要走班,他比较懒就随大流选了物化生的全理科班,所以最后选专业时,我的意见是先考虑理工科,毕竟就业形势还是理工科的选择范围大。另外也兼顾到以后万一想转专业,也是理转文的比较容易些,特别是考研,如果本科的理工的,研究生选文科比较常见,而本科是文科方向,读研转理工大概率是很难了,毕竟基础不够牢,导师也为难。前年保研阶段,本来以为他会选择文学方向的专业深造,没想到最后选了软件专业,这次没有受任何外力影响,完全是他自己的决定。身边有孩子名牌大学计算机毕业后去读哲学的,也是很好的。
现在有不少大学有某个相对全科的通识专业,一年后根据意愿选择具体方向,如果分数允许,当然也是一个好选项,一年的时间可以让他们看清自己适合哪个方向的专业和同学群体,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时间直达目标。
另外,经常看群里研究生的申请方面的介绍,好多导师在同等成绩的前提下优先考虑985,211的学生,有时候哪怕专业不是那么对口,这些学校的学生申请成功率明显来得比较高,所以,如果本科毕业想就业的,首先考虑专业,再考虑学校的等级,毕竟学到的知识必须马上变现,尽快拿得出手才是重点。而如果未来需要读研,相对来说还得兼顾学校的等级,为自己多一点申研的胜算。
关于专业冷热的考虑,身边几个孩子选了经济方面的专业,目前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经济是前几年的大热门,名校招生多,所以普通学校的敲门砖就没那么好用,除非你有金主可以背书比较,家里有资源那可以适当利用。身边有几个倒是比较实在的孩子,参照自己心仪单位的招生专业选了不是很热门的,考编或应聘时候的竞争相对小了不少。
还有不少专业的坑,需要家长先替孩子们挡着,一旦不小心跳进去,可能影响一辈子。比如诸如“××管理”方面的,需要先翻翻核心内容。身边有个“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的朋友,尽管本身各方面很优秀,但几乎没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岗位,既不能考卫生系统需要的各种证,也没有哪个医院的管理岗位需要招聘专业管理者,目前只能做个临时工,在专业队伍里仍是显得不伦不类。诸如此类的,这里提个醒。
新高考的志愿排序也有很大的学问,80个志愿不调剂,计算机一路筛选下来哪个符合就录取哪个,理论上不管用到第一个志愿还是最后一个志愿都是一样的,前面只管冲,最后有保底的就可以。所以建议家长根据模拟考试成绩上下浮动20分,对照往年的录取分数先可以做好准备,否则等到真正分数出来再去大海捞针,两天时间不眠不休也难以保证有最佳的配置,这个时候凸显家长能力,填报得好坏相当于高考十几二十分的差距。也就是说同一分数可能录取到不同档次的学校,或者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浪费或者赚到不少的分数。
总而言之,以孩子的意愿为主,适当兼顾未来的发展方向,加以家长的各种智慧。全家总动员,各司其职,定能打赢高考这场硬仗,希望孩子们心想事成,早传捷报!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感谢你陪伴我一起走过这十四年最美好的光阴!感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