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菲律宾扫街市井马尼拉湾纪实摄影 |
分类: 水为刀雁迹 |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马尼拉湾落日”号称世界八大美景之一。
从Tune Hotel的窗户就能直接俯瞰Manila Bay,记得来时路过一座教堂,有些年代了。
一大早凭着记忆,很快就找到了位于罗哈斯滨海大道附近这座巴洛克式的古老教堂-马拉迪教堂(Manate
一大清早,教堂里来祷告的人不多,显得十分的肃静。
而教堂外的大街上确是另一番景象,满大街跑的都是极具菲律宾特色的“吉普尼”,这些由美吉普演绎而来的民族特色,估计老美都得叹为观止,花里胡哨的还不带重样,更有很多牛X的主儿,在车头焊上脸盆大小的三叉星logo,以显示菲律宾人对豪车的美好向往。
不过就算你在车头焊上个双R的仙女,上车一样都是交8比索,一样的招手即停,喊一声就可以下车。如果要我评选这个世界最有型的司机,菲律宾吉普尼的司机一定被排在前三名。只见他们脚蹬人字拖,穿件圆领老头衫,口里叼着烟,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指缝里夹着都是零钞。
街边的早餐车已经开始营业,在菲律宾菜比肉贵,一份西红柿炒蛋贵过一碗台湾牛肉面,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在忽悠你。
吉普尼不仅是运输工具,它还是许多菲律宾人的House
树荫下玩耍着的这几位孩子看上去幸福满满。
马尼拉湾的罗哈斯滨海大道的驳岸马科斯当政时期毁于一场台风,现在的这条滨海大道就是那时重修的,如今已成为马尼拉人最为骄傲的休闲场所。每天都有许多人到此钓鱼,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马尼拉人钓鱼的鱼竿多为海竿,鱼钩上不挂食饵,像锚一样的爪钩,被抛到海里,然后用力拉回。与其说是钓鱼,不如说是钩鱼。
马尼拉的游艇俱乐部里停泊着许多游艇,虽然不如澳新来的豪华,但已经相当有规模了。
这哥们的车技技术了得,闯入镜头时,还不忘给个表情。
由于是周末,来滨海大道骑车锻炼的马尼拉人相当的多,从自行车到骑行服都很专业,罗哈斯滨海大道设有专门的自行车道。
在马尼拉露宿街头的现象比比皆是,无家可归者有很多,这些人大多数因为台风将家园毁坏后无力重建而流离失所,政府对此不闻不问。
与豪华的游艇俱乐部一网之隔的地方,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防波堤外,一位赤裸上身的小女孩正专注的玩着别人丢弃的纸杯,见我在打量她,那眼神是恐惧、还是哀伤,亦或是愤怒,我无从考证。故意我顺着堤坝的石壁滑下去50比索,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在游艇俱乐部的另一侧,是一处开放式的市民公园。一大早,这里就聚集了许多市民,在领舞的教练带领下挥汗如雨的可劲地跳着节奏感很强的健身操。
这个角度应该是马尼拉最具滨海都市的一个取景角度,不过怎么看都有点陈词滥调的感觉,呵呵我说的是摄影。
菲律宾老百姓对中国人还是相当友善,所以,我并不避讳I come from China。
吉普尼的功能有点类似大篷车,不过车上住的不是茨冈人
马拉迪教堂(Manate
Church
来到菲律宾,我就迫不及待地了解当地人是怎么看待中菲南海之争和枪击台湾渔民事件。但凡我认为能够给我答案的人回答如出一辙,饭都吃不饱,谁还关心这个?他们都认为90%以上的菲律宾人民并不知道什么仁爱礁、黄岩岛,整个菲律宾7000多个岛屿,他们根本数不过来,这个国家还有900多万个家庭,月收人不到人民币900元。
临走把身上所有的钢镚儿都掏出来给了 这帮孩子。
这是马尼拉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在马尼拉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而富豪以华侨居多。如果要进入富人区,大街的马路上就有持枪的保安盘查(菲律宾私人是可以持枪的),到马尼拉的当晚到酒店对面的苏州点心饭馆吃夜宵,帮我开门的居然是一个配着手枪的制服人员,当时没吓我一跳,后来出门抽烟,和他聊了两句,原来是隔壁夜店几家他们请的保安。
大门的左侧是一门舰炮,被擦拭的一尘不染。
这架机身上涂装NAVY字样的直升机,从外观上看完好无损。
直升机的侧窗可以打开,机舱内仪表一样也是完好无损,就连白色的座椅套都很干净。
P29
这辆一样叫不上来型号的水陆两用装甲运兵车,停放在大院尽头的墙角,一样被擦拭的干干净净。这些古董级的战争武器被陈列在大街上,可想而知这个国家是多么的奇葩,但我真的笑不出来。这里的人民不富裕,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想想白猫黑猫之前,咱们还不如人家。六七十年代马尼拉享有“东方的纽约”之美誉,菲律宾也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经济强国。但这个国家的忧患意识、民族自尊心,还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