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踏香追寂寞

标签:
大目溪白沙湾小山村家园休闲 |
分类: 水为刀雁迹 |
上周二从梧桐下村拍油菜花回来,有种感觉始终挥之不去,也许浮华的背后隐藏着什么。自打过了白沙湾,油菜花绰约的身姿就不时地在眼前闪现,或在水岸地头或在房前屋后,那么山村里的景象又会是如何呢?再探个究竟去。
周日的午后,阳光努力地想撕开笼罩在榕城上空的的那层薄纱,虽经几番挣扎却始终无法得逞。看得都觉得累,索性驾车出游吧,用飞转的车轮兴许能帮它豁开条口子。
周末驾车出游的人应该比平日里多才是,可是一路上并没见到想象中的车水马龙。只是到了白沙湾私家车才渐渐多了起来,而接近彭安厝,路上车已经可以串成车队了。附近的前后两个村子为拉客源,都派人在路边手舞小旗当起了交警。而我并没有理会他们,径直向前方开去,目标---大目溪村。大目溪上有座光绪时候建的廊桥--远济桥,两年前在寿宁“廊桥孤匠”世遗传人郑多金指导下得以修复,这才让藏在大山之中的大目溪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尤其是深得玩户外的驴友喜爱。也许是这些年在寿宁、武夷山等地廊桥看多了的缘故吧,早已没了当年初见杨梅洲桥时的那种冲动,每个人的视野是由他的阅历和知识储备决定的,与视力好坏无关。
车上到半山腰,右手有一条新修的水泥村道向山谷蜿蜒而下。路边堆着许多码放整齐的杉木,村民还以为我是木材商,热情地上来打着招呼,而我却一溜烟儿跑了。进入村庄,车速慢了下来,窗外的野趣也扑面而来。古木参天,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残垣故宅;一切都显得那样的质朴、那样的安详。妇孺们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不请自来的陌生人,车窗大开、左顾右盼地从他们跟前悄不做声滑过。这个寂静的纤尘不染的小山村,连灰喜鹊的叫声都显得十分的嘹亮。
终于有两位大嫂见我专注地“工作”着,热情地凑上来搭讪,指点我到村子的那头去拍油菜花,说是那边油菜花多,整亩整亩的。我是忙不迭地表示谢意,她们那里知道那正是我要刻意回避的经过粉饰的场景,因为在我心中有个家园,一个结绳钻木的家园,一个返璞归真的家园,一个能够物我两忘的家园。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