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拉寺全名为色拉大乘洲,位于西藏拉萨北郊色拉乌孜山南麓,由于修寺时原野上长满了盛开的野玫瑰“色瓦”而得名。色拉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释迦也失(1354-1435年,曾被明朝封为大慈法王)于1419年建造。 寺院占地面积达11.5万平方米,殿宇错落有致重楼叠阁,金碧辉煌,甚为壮观,体现出藏传佛教寺院依山式建筑的鲜明特点。整座建筑群由佛殿、经堂、扎仓(僧院)、僧舍和康村及策墨林和热振等著名大活佛的剌章宫殿等建筑单元组成。
与大多数人一样来色拉寺主要是冲着辩经来的,由于他的辩经SHOW在藏地堪称一绝,引来游客如织,自然我也不能免俗。于是,拖着小羊羊一块去了,门票标价55,实收50。为什么?得了便宜就甭卖乖了,赶紧进去吧。
所谓辩经,就是藏传佛教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问答的形式来交流学习心得、领悟佛法。据说喇嘛们入寺后都是先学显宗再学习密宗。其中密宗主要以格鲁派规定的五部大论为主,学完这些经典通常需22至24年时间,通过辨经的形式,可以巩固学习成果和加深理解。“内行看门道,外行凑热闹”,主要还是语言障碍,除了藏族同胞我看周围围观的“来宾”应该没几个能听得懂他们在“吵”啥。不过据藏民朋友介绍,如今的辩经内容较以前丰富多了,涵盖了宗教、文学、藏医药、天文、地理、数学等等。
观看辩经如果事前不做一番了解,那你就当看菜市场里几十上百号人在那边讨价还价似的,哪些喇嘛们不断地摆出黄飞鸿式的经典POSS,更有类似耍猴的。其实,这里面是含有深刻的意义:
高扬起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
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皆众缘合和的产物;
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
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心中的慈悲和智慧,驱走恶念。
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
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来开启智慧。
从下午3点10分开始到5点结束 ,愣是一句没听懂,但我好像也并没有闲着。
出了辩经场,遇到一位与小羊羊一趟车进藏的上海MM马儿。于是,三人在寺院转了一圈,本想上后山看看宗喀巴大师闭关修行的石洞和建在半山腰据说是尼姑庵的石屋。这时,遇到几位年轻的喇嘛,问我们要不要去看好像是哪位高僧为喇嘛做晚课,现在记不得了,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好建议。可是,当我们好不容易找到地方,人家已经OVER了。
佛门重地,不打妄语。否则.....
回程的路上,在小羊羊热情撺掇下我与马儿互留了电话,当时并没有想到,她会成为我之后尼泊尔之行的一位重要因子,不过这是后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