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2009-10-12 23:00:40)
标签:

垭口

缺氧

腾格里

忽必烈

纳木错

疆域

旅游

分类: 水为刀雁迹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因为心中热烈的爱慕,
  问伊是否愿做我的亲密伴侣?
  伊说:若非死别,决不生离.....”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送给她的情人玛吉阿米的情诗,也恰是念青唐古拉对纳木错的真情告白。走过青藏线的朋友都知道纳木错是怎样的羞涩,念青唐古拉又是怎样用他那宽大的身膀,庇护着温柔地依偎在自己怀抱里的娇妻。

    好一个“若非死别,决不生离”!

   “对于到过纳木错的人来说,对她的记忆将是终生难忘。”倔强的“驴子”们都这么说。

    去纳木错是在计划之内的,只是心中的冈仁波齐始终挥之不去。于是,在拉萨晃了三天,每天都要到东措、平错、亚宾馆、巴郎学等驴友来“拣”,还是没有凑足人一起走阿里小北线。不得已,悻悻然地在东措报了纳木错两日游的散团,虽然不赶时间,但就这么耗下去总不是个办法,走为上!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说好了是七座的商务车,走时魔术般的变成了12座金杯面包。更过分的是在仙足岛又上来两位MM,留给她们的只有最后两个加座了,车的最后一排坐着除了我以外,还有两位小伙子:周志摩和小羊羊。

    小羊羊一路都在“窥视”着我怀中的相机,周志摩则表情严肃、心不在焉。前面加座上的两位MM上车后,嘴就没消停,没多久就开始东倒西歪地寻找“依靠”。第一排座上两个说着吴侬软语的怨妇,用了一个小时,从单位的领导到同事最后到老公,整骂了一圈......真是应验了“来西藏旅游的,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理由”这句话。

    由于一车人基本上都是坐火车由青藏线进藏的,沿途的风光已不再神秘和陌生,车到堆龙德庆就有人发出阵阵鼾声。只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口停车休息时,大家似乎才来了点情绪。见到公路左侧经幡招展,十米开外有几位叫卖黄菇的藏民正席地而坐,倒是不错的前景。于是就迅速地调好相机,“嚓嚓嚓”一个“点射”了事。跟在我后面可爱的小羊羊有点兴奋,冲到这几位藏族小伙子跟前,架势十足地一通狂拍,后果很严重。只见这几人跳将起来,围住小羊羊吼要“肖像权”费,可怜的小羊羊掏空了身上所有的零钱最终才得以脱身。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车到当雄,左拐就进入念青唐古拉山了。手表上的海拔计高度趋势显示,海拔在急速升高直至5100米。由于一路拍摄,我右侧的车窗大部分时间都是开着的;金杯车已没了平路撒丫子狂奔的牛劲了,吭哧吭哧地爬行着。来到雪域高原脑子似有点不够用,可嗅觉却异常的灵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燃烧不完全的汽油味,十分的刺鼻。

    也许是缺氧的缘故,一车的人又鸦雀无声,几乎全睡着了,除了司机旺堆和我以外。不是我不想睡,只是因为个子太高,又坐在最后一排,要时刻提防颠簸的路面将我抛向车顶。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那根拉是通往纳木错的最后一个垭口,海拔5190米,这也差不多就是珠峰大本营的海拔高度了。站在这里,已可以望见山下不远处就是纳木错东岸。此时,垭口的风有7、8级,温度接近0摄氏度。奇怪的是并不觉得冷,只是风大的让人脚跟不稳。在司机的不断催促下,我是最后一个回到车里的,原因很简单也很疯狂:“据说,来纳木错90%的人都不同程度出现高反”。我就想知道,我到底有没有高反!

    结果很“失望”,感觉很正常,而车上已有人嘴唇发紫、气短、头疼。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湖”中日月长---拥抱纳木错(1)

 

    纳木错还有一个蒙古语的名字叫“腾格里海”,意思都是“天湖”。说她是天湖,因为她是世界上最高而且是最大的咸水湖,海拔4700多米,面积约1920平方公里,湖岸线长度有200公里。这些都是书上说的,不过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她为什么会有一个蒙古名字:“腾格里”。

    遥想公元1247年,萨迦四祖萨班贡嘎坚赞率吐蕃各个封建势力,归顺蒙古大汗窝阔台次子阔端后,有一支蒙古骑兵曾驻扎在此地。24年之后,忽必烈继位,采纳刘秉忠、王鹗等儒臣的建议,附会汉法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于大都登基,定国号为“大元”。其疆域古人做了如下精彩的描述:
    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若夫北庭、回纥之部,白霫、高丽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蚁聚,俯伏内向,何可胜数。自古有国家者,未若我朝之盛大者矣。

    呵呵,何等的踌躇满志,何等的壮怀激烈,忽必烈岂止是只识弯弓射大雕。

    让我们来看看那时的中国版图吧!

 

http://su.people.com.cn/media/200711/09/NewsMedia_473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