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藏地是一本书的话,那么布达拉宫就是他的封面。由于它所承载的历史过于沉重,我相信任何人都无法轻易将这一页随手翻过去。当然,如果你已达到“看山不是山,看庙不是庙”的境界,那又另当别论。
由于参观布宫需要提前一天预约,来拉萨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晃出东措,感觉北京东路上执勤的武警战士比行人还多。跳上一辆三轮车,直奔布宫而去。300多米的路程,被车夫索要15元的车费,事后才知道我“中奖”遇上了“黑三轮”(此恶夫背心颜色较正规的要浅很多,号码:0070)。因为初来乍到又赶路心切,无意与之纠缠,心想一定是他家有人得了什么病,就当给他买药吃了。呵呵,阿Q吧......
跑题了!
在布宫雪村前的人行道上,裹在转经的人流中;阳光从背后照来,长长阴影在你的正前方,就像车道上的路标箭头,指引着行进的方向,这种感觉很新鲜也很奇怪。
在布宫广场西头有一座白塔杵在马路的正中央,将道路一分为二。右边有一座小山包与布达拉宫两两相望,因八世达赖在此修建医药院而得名“药王山”。


“药王山”对面就是布宫转经环道,通往布宫的后山马车道的大门大开着,门票预约处就在一进大门的左侧。由于在布宫广场前的龙潭和药王山过于流连,来到门票预约处已过10点,结束参观的游人三三两两地从马车道下来,似乎个个气色都不错,不像有“高反”。
门票预约处的藏族大姐登记了我的身份证号码后,面无表情地递给我预约单,让我已到嘴边的“扎西德勒”又咽回了肚子。
在藏传佛教中除了苯教外,其他各教派转经都是从左到右顺时针转的。布宫转经道此时已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随大流的我在人群中显得十分的另类。人家手里转的是转经筒,我手里攥的却是相机“炮筒”。就这么怪怪地走了一段,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已爬上了布宫的金顶,懒洋洋地斜照在忙碌的转经道上。于是,就在道边的石凳上坐了下来,回身扑捉下一个个精彩的画面。





也许这种近距离的拍摄过于直接和唐突,连我自己都有点感觉不适,虽然我已采取了多种抓拍手法来掩饰。但还是察觉到一些眼神不太友善,遁!
在继续前行的过程中,我更发现:其实,布宫的背面有着另外一种意想不到的美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