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身未动,心已远”这句广告词,来形容行前的心情是再恰当不过了。“县在翠微处,浮家似锦棚。三峰南入目,万树北遮城”,这就是冯梦龙笔下的闽浙边城——寿宁。寿宁之微,如果您没去过,是无法想象的。城圄群山之中,形如釜底,中隔蟾溪。用“山险而逼,水狭而迅”来形容之,简约而到位。
那里有这些天来让我无限遐想的隐于崇山峻岭中的彩虹之桥。
午饭后,稍事休息,由福州马尾上沈海高速至福安下。穿韩阳城关,跨坂中新桥,经社口乡,这就进入寿宁地界了。入山愈深,山路愈弯。由于来往的车辆很少,水泥路面质量很好,感觉胎噪明显小了很多;不由得,车速加快了不少,一扫城里驾车龟行的憋屈。忽遇一120度近似发卡的大弯,入弯时连续轻点三脚制动,出弯加速;听到了久违的胎响,大呼过瘾,引得一车人的惊呼。 
傍晚抵达,友人夜宴,推杯换盏,席间误认韩熙載,酒醺。夜宿城关,按下不表。
次日晨,天气预报有台风,时阴时晴,山雨欲来,乱云飞渡却满楼无风。大山沟里遇台风,平生第一次,感觉甚为奇妙。楼下,两部越野车已早早的就停在酒店外,心里一阵感动。
开拔!目的地:坑底乡杨梅洲司前村。杨梅洲位于寿宁县坑底乡的西北部,突入浙南。浙江省庆元、景宁南部通往泰顺的古驿道,也皆由此过。即为洲,必有水;道遇水,必架桥。是的,在这控闽浙咽喉,屹若天堑的崇峰叠嶂之中,深藏着一座贵为国家级重点文保建筑的杨梅洲桥。
从县城出发,需直穿大安乡抵达坑底乡,接上好友安排好了的向导老金和阿娇秘书。
初次见到老金,有点憨,不善辞令,心里不免嘀咕:做导游,你可千万别沉默是金啊。阿娇身材不高,性格开朗,有着一双结实的小腿,皮肤晒得有点黑,显得很健康,一看就是根正苗红乡下出身的孩子。老金是乡干部,今年已退休了,对本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熟悉而又眷念。阿娇是个大学生“村官”,刚分配到乡里,官至乡秘书;虽然是本乡人,对杨梅洲和杨梅洲桥,也只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实。正好赶上周末,也就山雀般开心地上了我们的车,一点儿也不把我们当外人。
老金介绍说由于村村通公路的任务迫在眉睫,前面有两段在修路,不太好走。维修路段虽不太长,但甚是颠簸,尤其是爬鹫峰山这段坡道。
山里的路,有许多处是生生的在崖壁上凿出来的,十分的崎岖而又险峻。果然后面的“帕杰罗”再也经不起碎石块的蹂躏,车胎“罢工"了。眼见下山就到杨梅洲了,老金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哦,下车看看吧。车在山路上颠久了,下来走走,倒是件十分惬意的事,不是吗?
不下车则以,下了车,山风拂面,骤然让人神清气爽。放眼望去,天啊,左侧的峡谷中分明铺着一串巨大的祖母绿翡翠。
峡谷蜿蜒的尽头,似乎听到老金在说:“那就是杨梅洲了”。而此时我的那颗已不再平静心,早随着这串祖母绿飘下山去了......
下到山底就是司前村了,这座古老的小村落就十几户人家。村口有一片老民居,不由的把我一干人引入了一户人家。 
五十开外的男主人见到我们,憨憨的笑了笑;算是表示欢迎吧,便又低下头,继续编着他的竹筐。女主人望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搓着手,有些不知所措。机灵的阿娇赶忙上前介绍说,省城来的朋友,想看看老民居。女主人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家里没钱,房子旧了,也只能这样了。倒是户外有一小丫头并不理会我们,用铁线圈着蛛丝的扑网,专注地捕着蜻蜓。
没想到的是,跟在我身后一路兴致高昂的阿娇更是来了精神,用当地方言和小姑娘商量着,想是又勾起了她儿时的童趣。听到阿娇和小姑娘捕蜻蜓时清脆的笑声,感受着这淳朴的民风和未泯的童心,不禁让我有点走神,思绪也游回到孩提时代。
物欲横流的都市里,流光溢彩的霓虹灯下,如今可是尚有童真弥存焉?
匆匆告别了老乡,继续我们的行程。村边用石板铺就的小径,两边生长着许多柿子树和一些叫不出名的野果树,树上还挂着许多果子。小径的右边杨梅洲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时逢旱季,水量不大,河滩上的石头是白色的,跟当地盛产石英矿有关。
老金在前面带路,大家默默地跟着。空寂的山谷显得十分的宁静,想当年“入山唯恐不深,避世惟恐不远”的山林修道之士可曾到此一游?溯溪而上,只见田陇绵延,蜂蝶翩飞;浅草脉脉,古木参天,祖母绿般的水面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只是不见廊桥,不免心中暗急,这近一里路好像走了很远、很长。
好一个曲径通幽,前方终于传来阿娇兴奋的叫喊声:"我看见桥啦....."这喊声在旷谷中回荡,在我听来就像天籁之音般的悦耳,和让人肾上腺素骤增,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杨梅洲桥,在桥约中又被称为飞云桥,民间也称虎啸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和同治八年【1869年】曾经两次修缮。现桥为民国二十八年重建,该桥长42.5米,宽4.2米,木拱拱跨35.7米。桥身呈东西走向,两端桥堍用块石砌筑。桥屋17间,72柱,上覆双坡顶。
让我认识木拱桥之美,应是张择端的不朽之作《清明上河图》了。据《宋要会》记载,当年汴河宽不过约16.5米,加上桥堍上部的连接约3.5米,有人算过该桥木拱单跨徑也仅为20米左右。而如今展现在我面前的杨梅洲桥,跨度可是那座著名的汴河桥的一倍有余啊。
扶着桥身的风雨披,从六边形的窗花向外望去。但见碧水无尘,山色翠澄,蝶飞鱼翔,岳峙渊停。下探至溪边,掬一捧清冽的溪水,玉液寒光,虹影摇曳。恰似桥上一副桥联所描述的“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天”。呵呵,美哉,壮哉!杨梅洲你就像一个藏在深闺的媚娘,如此这般的如烟如梦,如诗如画。
思绪
似梦幻空花飞溅
形影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徘徊
汴河剪影
芳华杳冥
旧客过从
草长晴来
皇亲贵胄
烟灭灰飞
逝者如斯
朱颜已改
日月隐曜
蟠龙卧波
风弄紫霞
泉听我爱
琴横碧渊
风流尽阅
蓦然回首
天地交泰
本文标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