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涵007
海涵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518
  • 关注人气:1,6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李向死而生,苦尽甘已来

(2024-04-26 11:23:48)
分类: 关注标的
甘李向死而生,苦尽甘已来

苦尽甘来,甘李23年的业绩点评

1.利润平平,销量喜人;23年业绩总体来说平稳落地,胰岛素全年销量7300万支,这个还是比较超预期的,我23年年中预期今年6800-7000,结果销量站上了7300万支,也就是说23年下半年大概销售4100万支,加上本轮集采新规基础采集量多了2500万支,也就是说24年甘李的销量要突破一亿大关了,这对刚刚提价的甘李来说无疑是重磅利好,公司的业绩也将在24年重回正轨。粗略计算,公司本轮提价毛利大概上升8%,净利率大概突破至20%,预期24年收入50亿元,今年的扣费利润应当在10亿附近,已经非常接近集采前了,在诺和和礼来拱手相让份额后,公司未来三年的增长应当是非常强劲的,大概率在本轮集采中甘李将成为国内三代胰岛素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

2.年报披露中惊喜连连;翻阅甘李最新研报,我认为最好的现象就是欧洲药监局对甘李的胰岛素注射笔给予了合格认证,这点基本上代表通过EMA是相对确定的事情,FDA那边似乎有一些麻烦,暂时好像还在整改,希望FDA那边可以加速审核,毕竟美国糖尿病的销售额占据全球的半壁江山。其次就是甘李的在研管线推进速度也都不错,研发投入的力度也非常给力,每年5亿的研发支出,代表着国内胰岛素创新龙头低位不可撼动,未来增加长周期管控的胰岛素产品后,公司将对国内其他厂商形成降维打击。

3.24年一季度的业绩不如人意,但是一季度本就是销售淡季,大概与去年持平,扣费主要因增加了0.13亿的研发费用导致下滑,整体利润因投资收益而增高,看来今年甘老的股票投资终于赚到一笔钱了,这个业绩可能导致明天市场的分歧加大,如若下跌肯定是建仓上车的好机会,毕竟企业看的是未来竞争力,经过这三年的折腾,甘李未来三年的持仓必然会让投资者获得满意的收获。

 

胰岛素集采接续落地,进入顺境更需努力

其实在集采规则公布到今天胰岛素落地这段时间无论是甘李的管理层还是像我这样的甘李的投资者一直在试图看清一个变量(这也是本次集采对甘李唯一重要的事),即诺和诺德的德谷究竟会不会降价进A或B,另外也关注诺和诺德的门冬会不会降价进A,其中尤其是德谷虽然远远达不到称作四代胰岛素但相对于甘精可以说是3.2或3.3代。如果德谷和甘精来到同一价位那德谷确实是更具竞争力的。但现在来看结果是乐见的,诺和诺德的德谷甚至不愿意进B组最后落在C区,而门冬系列则是全线落在B组,也正是因为诺和诺德视价格体系的重要程度远高于市场占有率的策略使得本次大部分降价进入A组的厂家也没有那么痛了。

医药代表群体里有个“笑话”叫做“这个主任一点也不学术。”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个主任用国产”。有一说一现实中国内所有的厂商确实大多都有不够学术的问题。但如今对比24年和22年的甘李,今天的甘李主力产品之一的甘精胰岛素到国际上做实验,发论文,申报FDA,甘李确实在让自己变得更学术的路上努力,可能要花些钱但在更学术上花钱当然是一个正确的划算的方向,当然如果能早一些通过申报FDA就更好了。

在我看来也正是因为甘李更学术了才能在过去两年实际上与来得时在部分渠道价位已经相近下依旧具有竞争能力(在销售费用也相对更低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倾向原研倾向进口的患者永远存在,但只要拿出坚定的事实和证据,国产当然无需只靠价格才能获得市场。这也是为什么我没将赛诺菲的报价看作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本次集采之前赛诺菲已经将内分泌和心内的销售并线裁员,未来赛诺菲的糖尿病管线在后继无新品的情况下难免要进入沉默期。

本次甘李携量提价是显而易见的利好,本次集采的窗口期到27年底同样空间充足,结合业绩激励目标更可以说是进入顺境。但顺境之下更需努力,无论是继续拓展海外市场(和山德士的协议是通过FDA前甘李获得的海外市场无需与山德士分享),还是加紧推动glp-1和四代超长效胰岛素上市都是27年底这个节点前所需要努力的事情。甘李能有充足资本完成本次低价获量的低谷期除了公司本身没有在当时上市前紧急分红以外股民们的“份子钱”对于公司现金流的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这两年很多人跟着公司的战略打也挨过了,接下来就只能抱拳说一句“苟富贵勿相忘”了。

 

进口胰岛素“溃败”开始?

上一届“卷王”甘李药业,胰岛素国采接续报价后又涨停了。

4月23日,胰岛素专项国采接续在上海开标,国产龙头甘李药业通化东宝、珠海联邦、东阳光长江药业10家企业,以及进口三巨头礼来、赛诺菲、诺和诺德,纷纷到场。根据医保局官方消息,接续采购中选结果将于5月份在全国落地实施。

有意思的是,截至今日(4月23日)下午收盘,国产企业中仅甘李药业股价迎来涨停,通化东宝联邦制药东阳光长江药业等公司的股价仅仅迎来小幅上涨。其中,通化东宝报10.37元/股,涨幅0.58%;联邦制药报9.38港元/股,涨幅0.43%;东阳光长江药业报12.08港元/股,涨幅1%。

本次接续采购共13家企业的53个产品参与,49个产品获得中选资格,中选率92%,中选价格稳中有降,在首轮集采降价基础上又降低了3.8个百分点。

企业层面,部分二代、三代胰岛素的最低拟中标价格再次刷新低价,仍有药企报出“史低”价格,就为进入A1组。

根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此前发布的集采文件,各采购组内排名第一的中选产品为A类中选产品,标注为A1,并且A1中选产品的协议采购量比例为100%。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敢于“卷”价格,就能拿到100%的采购量。

不过,在上一轮胰岛素专项国采中价差最大的三代预混组,价差从2.3倍缩小至1.6倍,市场竞争更加公平,企业供应更有保障。同时,报价较低的A类中选产品比例从上一轮的40%提高到71%。报价较低的A类中选产品中既有跨国药企和国产龙头企业的成熟产品,也有新上市产品。

与上一次胰岛素专项国采不同的是,东阳光通化东宝两家国产企业,今年似乎对于“A1”组情有独钟。从现场信息来看,这两家企业分别拿到两个“A1”组拟中标。

而上一轮的“卷王”甘李药业,在本轮接续集采中报价相对保守,多个产品相较于上一轮的价格有所增长,不过甘李药业所携的6个产品皆拟中标。

从胰岛素产品分类来看,甘李通化东宝两家国产龙头似乎将目光转向了三代胰岛素上,通化东宝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皆以A1组拟中标。

甘李药业由于在上一轮中多个产品以最低价中标,所以在本轮报量中,多个产品的首年采购需求量也是国产中最高。而从现场的消息来看,甘李药业多个产品的报价都有所提升。也就是说,甘李药业只要做好约定采购量与“涨价”之间的平衡工作,其业绩就能维持稳定。

据悉,通化东宝甘李药业2023年都渡过了上一轮集采的“阵痛期”,业绩都迎来不同程度的上涨。

通化东宝实现营业收入30.75亿元,同比增长10.69%;归母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下降26.17%;扣非净利润11.68亿元,同比增长38.88%。

甘李药业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9亿元~3.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扣非净利润预计为2.5亿元~3.1亿元。主要原因为国内胰岛素制剂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特别是餐时(速效)和预混胰岛素产品的销量增长尤为显著。

外企方面,礼来、赛诺菲、诺和诺德呈现出不同的打法,首先是礼来、诺和诺德的所有产品几乎都是B、C组之中,赛诺菲的甘精胰岛素报价已经接近国产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医保局发布的拟中标名单中,诺和诺德礼来的多款胰岛素遗憾“出局”,尤其是诺和诺德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上一轮以73.07元/支中标,而本次报量超过300万支,但由于报价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格,并未进入拟中选名单之列。

但从外企的报价上,由于国内的胰岛素产品使用量在全球都占据较大比例,其实上一轮的大幅降价已经对这三家企业的产品营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那么新一轮为期三年的胰岛素国采,将对他们的业绩产生怎样的影响,外企们又将如何平衡价格、采购量与预期销售额,仍然难以预估。

以下为拟中选结果:

甘李向死而生,苦尽甘已来

甘李药业汇总起来就是这样:向死而生、苦尽甘已来


甘李向死而生,苦尽甘已来

甘李向死而生,苦尽甘已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