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再次加码中国,基于的是哪些“原则”?

分类: 精彩转贴 |

外资,也被誉为聪明的资金,一直以来被大家作为重要的风向标。其中国际巨头们的一举一动更是会受到各方面人士的关注。近日,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 LP)的中国主题基金不仅在全球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华的私募基金规模也已经突破百亿,跻身“百亿私募”行列。
据第一财经称,美国证监会(SEC)数据显示,2022年3月30日桥水全天候中国基金(Bridgewater All Weather China, Ltd.)最新的披露数据显示基金总规模约为61.54亿美元(约394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季度的54.4亿美元持续攀升,其中美国投资者约占48%。
实际上,桥水基金的创始人,瑞·达利欧从很早之前就已经多次公开表态“全球对中国投资不足”,而他也是一个说到做到的男人:2016年在中国成立公司,于2018年正式完成中国私募登记,并且在当年发行了首只私募基金——“桥水全天候中国私募投资基金一号”。经过了3个年头,桥水全天候中国私募已经发行到了第三号。而桥水也坐稳了中国外资私募的头号交椅。据证券之星报道,2021年12月,桥水中国以百亿元以上规模晋升为中国首家规模破百亿的外资私募。
达利欧本人不仅在1984年便来到中国,更是与中国结下长久以来的缘分。和浑水公司的卡森·布洛克一样,他们都深刻了解中国文化,然而不一样的是,达利欧一直在号召大家投资中国,而非“做空”中国。
在2022年3月凤凰网财经一档封面栏目中,施一公向达利欧分享了自己关于创新的理解,达利欧听完后表示,现在的中国和1984年他初识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这正是由于创新的存在,才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准得以提高,使得中国人民的内心充满着干劲。
作为全球第一大对冲基金的创始人,达利欧为什么会对中国情有独钟,而高喊着投资中国的达利欧会是一颗铩羽而归的“洋韭菜”吗?
达利欧对中国的洞见
达利欧对中国有着独特的洞见。作为一个投资大佬,他属于为数不多非常喜欢在媒体面前表达观点的一位。
他曾在领英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中国的2万字长文提到他对中国的看法,里面的一些观点,如今读起来也是丝毫没有过时。
他将中国崛起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年至1976年的基础建设时期;第二阶段为1978年至2013年的改革开放时期;第三阶段为2013年之后至今的大国崛起阶段。他先是科普了中国古代历史,回顾了帝国的兴衰,并毫不避讳地表示:在大部分时间内,中国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达利欧一边描绘着朝代更迭的周期性特征,一边进行着思辨,而他挖掘到的第一个有关于中国人的特质就是“历史”。他认为,中国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回顾历史,通过过去的经验教训处理眼前的事件,而如今的国策,也是基于历史的经验。
他说,由于中国人习惯于帝国百年兴替的状态,也乐于研究这些历史知识,因此中国人擅长于制定长期战略,也能常常看到随着时间推移后发生的变化。他坦诚地表示,中国人比美国人更加感兴趣于谋求长时间维度的发展,而美国人更希望能够快速成功。因此他挖掘到中国人的第二个特质就是“战略性”。
正是由于这种长期战略目标的存在,中国人经常会将集体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这也是和美国人截然不同的一点。他用英文尝试将“国家”二字拆开来解释:所谓国家,正是因为国优先于家,而这正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认知。这也是他挖掘到的中国人的第三个特质。他点评道,正是由于这种特质的存在,中国政府是自上而下运行的,如同一个家庭,而美国政府是自下而上运行的,比如民主,比如让个人利益最大化。
他所挖掘到的中国人特质正是令他认为中国市场具有良好未来前景的前提。
正是由于习惯历史,因此中国人在经济决策上带有深刻而永恒的认知,他们习惯于储蓄,本能地保有有形资产,比如房地产和黄金,相对于波动较大的股票和债券等资产,中国投资者的经验比较有限,而这种认知也并不是全然正确的;中国在历史的演进中明白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从计划经济到改革开放,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改变以及显著的强盛;很多外国批评者认为中国的一些政策仍然不够到位,但是达利欧表示,如果真正了解政策制定者的观点,并且真正了解了各种政策下中国的状态和情况,他相信自己会和政策制定者做出一样的权衡和选择。
桥水的切实体验
作为一个中国通,达利欧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政策。
他认为社会上很多西方观察者对于滴滴案例和教育公司案例的批评是有失偏颇的,而仅仅是因为资本自己并不喜欢这些,便认为这是中国反对资本理念的体现,这是漠视的。他说,中国在过去40年中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让一大批企业家和投资人富了起来,这不应该被视而不见,而只是因为自己的偏见而错过中国正在发生的趋势,未来也将会一直错下去。
他认为中国的资本主义市场和西方世界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同点就在于中国所支持的资本市场是一个为了大多数人利益服务的市场,因此很多时候投资者必须要了解这个市场中自己的从属地位,否则反而会让自己陷入被动。
对于一开始说的,达利欧称“外资在中国投资的权重不足”这一点,华尔街见闻则援引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同样也是中国第一家纯外资公募基金贝莱德的观点来佐证这种看法。贝莱德认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和成熟度不断提升,建议投资者加大对中国的敞口。
不仅如此,达利欧还紧跟时事。
对于俄乌战争,达利欧表示,根据一战二战的历史经验来看,在发生历史事件时,中立国的市场表现都是比较好的,持有现金和债务不如持有黄金。由于新冠疫情对社会的持续造成伤害,看空现金是达利欧近期做出最多的表态。他认为市场上现金太多,过度印钞造成了利率被推至极低,而一旦引发债务危机,将会出现恶性循环。达利欧点名批评的就是美元、欧元和日元。
他发表意见的时间点正是2022年1月,而桥水全天候中国基金在三月底则披露出规模持续上升的态势。因此在投资中国这件事情上,达利欧可谓是知行合一。那么他投资的结果如何呢?从第一财经资讯得到的消息是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一号自运行以来至2021年10月为止,年化收益率18.7%,同期沪深300为16.2%,略微高出一点,然而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一号的夏普比率为1.38,同期沪深300仅为0.78。因此可以说得上是涨幅更大,波动更小。据第一财经报道,作为2021年年底才上市的桥水全天候增强型中国三号基金,目前的基金净值为1.06,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时间便录得收益率为6%。相较于普遍10%回撤,甚至40%回撤的部分公募基金来说,桥水中国的投资可以说得上是非常稳健的,这也非常符合对冲基金的特点。
尾声
位列中国外资私募第二的元胜投资是由大卫·哈丁——全球最擅长CTA策略的人所设立的公司,更不用说名声在外的瑞银、施罗德、安本等著名的私募基金公司了。国际风云人物齐聚中国市场,也证明了中国的投资机会确实非常多。
作为持续看多的投资大佬,达利欧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人,他深刻了解中国,也对中国即将出现的变化心怀期待。如果问他是否会是一颗洋韭菜,我相信就算是遇到了逆境,达利欧也能克服挑战。他所著的《原则》中有一小段话可以分享给大家:考察影响你的那些事物的规律,从而理解其背后的因果关系,并学习有效应对这些事务的原则。我们能不能妥善应对我们遇到的现实,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有没有良好的应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