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j调de华丽大理洱海云南旅游 |
分类: 【国内旅行】 |
每天行走在路上,总希望有那么一个心灵栖息地,可以放空自己,远离喧嚣。当伫立在洱海边,坐在石坝上,驿动的心终于在这片海前平静下来,慢慢放松自己,任由她带离世俗之气。洱海,蓝得纯澈,如一位披着蓝纱的仙女,乖巧地倚在高大俊秀的苍山怀抱里,每天娴静地看着点点银帆和忙碌的渔村,并用她的温柔守候着世世代代的大理人。
浅水区的洱海,汇拢着无根的浮萍和茸茸的水草,随着起伏连绵的波浪,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水草、浮萍、人家、让不食烟火的洱海多了几分人气。
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只想在纯净高远的蓝天下,自在地品味洱海的静谧安详。
站在石门下,我静静地看着眼前静如处子的洱海,清凉的微风漾起一道道水纹,那醉人的绿,映着蓝天,映着苍山,怪不得大家都说:“假如大理没有这美如仙境的洱海,定会失去一半的抚媚。岁月虽然带走了风情脉脉的南诏古国,却怎么也带不走洱海的冰清玉洁”。


初次认识喜洲,源于老舍先生所写的《滇行短记》里的一段话
“喜洲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大理石牌坊,字是贴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柱。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可当我真正置身于其间时,却发现喜洲在时光和岁月的打磨下,已经略显沧桑萧条。尽管如此,这里还是吸引了很多游人,因为喜洲淳朴接地气,既有纯美的自然风光,也浸透着丰富的民俗历史文化,最主要的是这里干净,远离嘈杂,但又不失格调。
这里有着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房子间隔不大,巷子深幽,仔细看,能看到这些民居都是白墙,都有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更是绚丽多姿,气势恢宏,这些可是喜洲独有的瑰宝。


喜洲的白族民居建筑群落,即使摆到中国建筑史上,也堪称一绝。它不但以古朴典雅、大方实用而著称于世,其精湛的雕刻工艺也独树一帜。当地著名的木、石、砖三雕技艺之精良,实在不是其它地方可以轻易比肩的。三雕之中,又以木雕和石雕最为有名。其中大理木雕更是做工精细,刀法圆熟,游刃有余,衔接处看不出一丝一毫的缝隙,有史记载,明清两代,大理有为数不少的木雕艺人,把活儿做进了京城。北京许多著名建筑的木雕工艺,都是大理木雕艺人的杰作。


建于1925年的“尹立廷院”
位于喜洲“东安门”内,是“喜洲四大家族之一的尹家所建”。所以又称尹家大院,解放后因为住进了许多住户,所以保存不够完好,已经开始有破败的迹象。现在里面的住户做着各式的小生意,包括做乳扇的。


这面墙上以前刻着壁画,却在文革时期被涂掉了,换成了标语,真是可惜了。
这是大理的特色小吃——乳扇,是白族传统食品。乳扇是一种含水较少的薄片,呈乳白、乳黄之色,大致如菱角状竹扇之形,两头有抓脚。在云南大理很受欢迎。做乳扇时先在锅里加一点木瓜煮的发酵酸水,当锅里的水要开时,放入一碗牛奶,牛奶在加热状态下会凝结成固态,迅速搅拌一下,由丝状在转换成块状。然后将块状牛奶用漏勺淋干水分,攥成团。再仔细的把凝固的牛奶糅合在一起,像面团一样。


将揉好的奶团用手拉成病状长条,再逐渐拉扯变大,最后用竹棍撑开,挂在架子上晾晒。等凉好乳扇也就做成了。这晾晒的乳扇和印花布背景成了喜洲的独特风景。若是能吃着乳扇,穿行于喜洲的大街小巷,那真正是别有一番滋味。


走进古镇的寻常巷陌,随处可见颓垣断壁,杂草丛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虽经岁月风雨无情的剥蚀,但是仔细品读,依旧能见到那曾经鲜活的历史。几天的彻底放逐,让我遇见了宁静、宽广、冰清玉洁、蓝得彻底的洱海,让我遇见了淳朴、飘逸、隐忍、典雅的喜洲,让我遇见了时光外的那个自己,让我遇见了不一样的大理。突然想到一段话:凡是遥远的地方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一景一物一情一事,都可以成为出发的理由。



更多游记请点击小图进入博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