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j调de华丽以色列耶路撒冷世界遗产旅游 |
分类: 【中东、俄罗斯】 |
塔木德说“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就是一座神的殿堂、两个民族的首都、三大宗教的圣地,它还是唯一一个拥有天国和尘世两种存在维度的城市。感受耶路撒冷就是在考量这个世界的历史,不仅如此,耶路撒冷的历史还是天国和尘世的历史。耶路撒冷曾经被视为整个世界的中心,是亚拉伯罕系宗教之间斗争的焦点,是越来越受欢迎的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派的圣地,是不同文明冲突的战略角斗场。同时耶路撒冷也是许多教派的共同家园,但每个教派都认为这座城市只属于自己。没有什么比宗教竞争更能提高一个地方的神圣性,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即使是无神论者是否认神圣的,但如果一味的否认人类对宗教的深切需求,就不可能理解耶路撒冷。
想要撩开耶路撒冷的神秘面纱,了解她真实的面孔,还要从耶路撒冷的老城区开始。老城区是几大宗教的根治地,是饱经风霜、沉淀着历史的遗迹。耶路撒冷老城位于耶路撒冷的东边,雅法门是老城犹太区的入口,耶路撒冷八座城门之一。雅法门外的雅法街通往地中海边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特拉维夫。在古代,这条路通往港口城市雅法。
到达哭墙之前会经过一个平台,在这里可以看到金顶清真寺和哭墙。平台后面用玻璃罩起来的就是以色列国宝七枝烛台的复制品。七枝烛台曾经是第一圣殿里的圣物,在2000多年前的犹太战争中被洗劫运往罗马。七枝烛台是犹太民族最为常见的宗教标志物之一,在以色列的钱币、国徽、犹太教堂、各种旅游纪念品上都能看到。


有人说,以色列是世界的中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中心,圣殿是耶路撒冷的中心,至圣之所是圣殿的中心。现在这片区域就是圣殿山。远处圣岩金顶清真寺(The
Dome of the Rock)下面就是哭墙。
阿克萨清真寺是穆斯林的圣地,在阿拉伯语里,“阿克萨”意为“极远”,故又称“远寺”。相传这座清真寺是古代先知苏莱曼所建,公元638年,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欧麦尔攻占了耶路撒冷,重修了这座清真寺,780年该寺毁于一次地震,此后几经翻修。现在阿克萨清真寺的建筑,大多是11世纪以后留下来的。


阿克萨清真寺周围都是三千年来古耶路撒冷的遗迹,一共分为三层,每一个时代都是在原来的城迹上叠加的。最底下一层大部分是公元705-709年之间建造的,在大地震中被摧毁后,公元932年阿巴斯王朝第19任哈里发嘎希勒巨资重建了远寺,使用了方块条状石料砌筑墙壁。公元11世纪初,在原有两层建筑基础上增建了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大圆顶。


哭墙前有木质的经书台,虔诚的犹太教徒身旁摆放着《圣经》,双眼紧闭,抚摸哭墙默默祷告。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毁灭了耶路撒冷,也造就了它的神圣。在那场灾难中,犹太人非但没有消亡,反而生机勃勃对自己的上帝忠贞不渝,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在《圣经》中将自己的历史记载了下来,《圣经》取代了犹太国家和圣殿,它成为犹太人随身携带的祖国,随身携带的耶路撒冷。


《圣经》从许多方面来说都是耶路撒冷这座城市的编年史,当《圣经》被翻译成希腊文、拉丁文和英文之后,它成了世界性书籍,也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之都。耶路撒冷是一座不属于任何人的城市,但它又存在于每个人的想象当中,每个人心中的耶路撒冷才是真正的耶路撒冷。这个世界上除了耶路撒冷,没有任何城市拥有自己的圣书,也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能像《圣经》一样如此主导一座城市的命运。


历经千年的风雨和朝圣者的抚触,哭墙石头也泛泛发光,如信徒们虔诚的眼泪一般...

提到以色列,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巴以冲突,其实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也有因为大国干预引起的矛盾激化。其实以色列很安全,进哭墙广场要安检,广场上都是以色列大兵,而且非常友好。


提到以色列,大家可能首先会想到巴以冲突,其实巴以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文化的、民族的因素,也有因为大国干预引起的矛盾激化。其实以色列很安全,进哭墙广场要安检,广场上都是以色列大兵,而且非常友好。

橄榄山是看日落的好地方,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都是坟墓。长久以来,朝圣者为了死在耶路撒冷,葬在圣殿山周围,以为末日来临时的复活做准备而前往耶路撒冷,所以这座城市被墓地包围并且建在墓地之上。山上遗留着许多圣迹,甚至许多私人住宅都建在坟墓周围。


正对橄榄山的城门是金门,建于6世纪,是耶路撒冷老城现存最古老的城门,也是唯一一座封闭的城门。
遇到一对犹太教父子在石墓前祷告。犹太人也是有“清明节”的,时间大概在每年公历5月左右,他们要连续纪念“大屠杀纪念日”、“死难烈士纪念日”和以色列的国家“独立日”。
是夜,我又一次来到哭墙下,晚上这里的人比白天还要多,哭墙下满是犹太教徒。
更多旅行美图请关注微博、微信
#J调旅行嘉年华# 

更多游记请点击小图进入博文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