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魔”刘爱兵事件的背后:谁来保护农民工的“心”
(2009-12-14 14:25:42)
标签:
农民工刘爱兵杀人魔心里健康自卑二等公民就业血洗杂谈 |
分类: 乱说一气 |
请多多关心农民工(外来务工者)的心理健康
湖南益阳安化县阴山排村刘爱兵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将亲属13人置于枪口、柴刀之下,以及大火之中。事实上,刘爱兵在经受了家庭不和、与大学失之交臂、婚姻失败和牢狱之灾后,他从广东返家两个月来一直游荡在山里,这让村里的孩子都开始熟悉这张陌生的面孔……
刘爱兵的生活轨迹,可以说与许多农民工的生活轨迹是多么的象啊——无法上学,即无法通过上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即而希望通过外出打工改变自己的命运,可是打工也没有能够得到改变生活的机会;同时,家庭、婚姻还发生变故……在媒体对刘爱兵的报道中,又有谁在真正关心过刘爱兵的内心世界呢?又有谁真正关心过成千上万个“刘爱兵”的内心世界呢?
其实,刘爱兵事件,一些媒体说是个案,我认为不是个案,而具有代表性。刘爱兵事件,应该说是对社会再次敲响了一个警钟——关心农民工的心理健康!
农民工既是一个心理特别敏感的群体,同时也是一个对社会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的群体。
一般而言,政策与体制对具有城市户口的人与农村户口的人持双重标准,对城里人是保护,对农村人是限制。由于人为造成的先天身份的差别,农民工只能处于“二等公民”的尴尬境地,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人为的却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因先天身份差别而导致的不平等很容易使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
农民工不容易被城市接受,极难与城里人平等交往与合作。“边缘人”的社会处境使他们非常在意城里人对他们的看法和评价。绝大多数农民工工作环境封闭,干着苦与累的活儿,在这种封闭的工作圈子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农民工交往范围狭小,有些农民工进城已经十年、二十年了,却几乎没有城里人朋友,容易产生孤独心理。
在大多数农民工心里最难受的就是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个别城市人还以对农民工进行人格侮辱为乐,这很容易产生农民工与城里人的“对立”。久而久之,在农民工的群体里的一部分人,非常容易产生压抑心理和怨恨心理。
所以说,对刘爱兵事件如果当成个案处理,那么就是对整体农民工群体的不负责任!如果对刘爱兵事件当成个案处理,那么以后还有可能出现第二个刘爱兵、第三个刘爱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