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悍马”冷水:华企没必要为全球金融风暴“埋单”

标签:
悍马通用金融风暴冷水金融危机并购国际品牌杂谈 |
分类: 乱说一气 |
泼“并购悍马”冷水:
华企没必要为全球金融风暴“埋单”
6月3日上午消息,通用汽车公司今日证实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马品牌达成初步协议。据外媒报道,此前通用曾表示,这次交易预计售价不高于5亿美元。
这么有名的“悍马”马上就要成为“中国货”了,“悍马”很快就有“中国绿卡”了,可是,我们国家的企业花大价钱把“马儿”牵来,真是是上策吗?泼点冷水,说几句我的小观点吧。
5亿美元,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国内能有这样实力的企业不多。靠企业自己拿出这些资金或者依靠银行信贷获取资金,把人家的品牌买进来,可是,如果购并进来一段时间后,却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或者回报周期非常长,购并的价值就会打起折扣了,说是失败也不算过分了。
“悍马”可以说是一个国际化、全球性的大品牌。其在中国的业务只是其全球业务的一部分而已。这种全球化的国际大品牌有着其自身特点的业务体系、劳资关系、法律架构,更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市场文化。因此,管理这样的一个大品牌不但需要高难度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要对全球汽车领域的纷杂错乱的关系熟悉又熟悉。管理起来难度绝对也是世界级的!
“通用公司”曾经地雄霸世界80年的头号汽车巨头,其主创品牌“悍马”可以说是遍布全球角落之中了。在几十年的品牌打造过程中,形成其自己完善的销售体系及销售模式,更包括其自身形成的根深地固的“潜规则”。我们的企业买下这个品牌,不仅仅是买下一个“悍马”品牌,更是要在收购品牌的同时,投入大量的金钱之外的智慧和经验,以及与原有体系相匹配的人力、物力及财力。“马”买来了容易,可是要真正能驾驭“马”却不是象收购花钱那么容易了。如果控制不了这样一匹得病的“马”,很可能会被拖进一个不可预期的财务和经营的大泥潭中,难以自拨。
并购汽车大品牌,不如挖挖大企业的“墙角”,这些国际大企业所拥有的人才宝藏却不会因为金融风暴而价值缺失,反而金融危机为国内企业吸引这些人才赋予了良机。品牌塑造、产品营销、技术革新等等,这些人才要不是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想挖一挖是非常困难的。如今,抄底国际人才可是非常好的时机。花钱买“品牌”不如花钱买“人才”来得实惠!
我感觉,国内汽车企业暂时难以具备操控和管理“悍马”这样的全球化国际大品牌的实力,即便收购成功也极难保证获得预期的回报。并购这种大品牌,回报很难预期,风险却极大,与此相对来说,吸收人才,全力用心地在这场金融风暴中做强自己的民族品牌意义反而更大了。
青海湖:气愤——有人偷鸟蛋。
算算“收藏”221万港元到底要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