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印法:法藏的譬喻

标签:
印纸世间印法法藏雕版印刷印刷术起源印刷史神田喜一郎文化 |
分类: 求不妄 |
法藏的譬喻:因袭故典还是自出机杼?
法藏在他讲解《大方广佛华严经》的著作《华严五教章》(又名《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中回答“佛说法是否有前有后”这一问题时说:
一切佛法并于第二七日,一时前后说,前后一时说。如世间印法,读文则句义前后,印之则同时显现。同时、前后,理不相违,当知此中道理亦尔(“教起前后”章)。
同时而说。若尔,何故会有前后?答:如印文,读时前后,印纸同时(卷二)。
神田喜一郎分析说,“我们在读印刷的书物时,是从前面依顺序往后面读之,但书物在付印之时,就没有前后顺序的区别了,是同时被印出来的。像此种将版木一枚一枚刷印制成书本的木版印刷方式,我们有知道的必要。法藏将此种印制方式当成比喻,告诉大众。从以上所说的看来,我想在法藏的时候,木版印刷已经在一般大众之间广为流行了。这是很有力的立证。”(《文物光华(六)》,第200页。台北故宫博物院编,1992。)
“六十华严”《离世间品》有“世间……印法”一语:
(释天主)答言:“善男子!文殊师利教我相黡子法、算数法、印法,我因知此三种法故,得一切巧术智慧法门。善男子!我因此法门故,知黡子、算数、印性。”
“四十华严”中除自在主童子外,具足艳吉祥童女也擅长印法。其母赞美说:
北魏般若流支译《正法念处经》:
如印印物,彼不似印,印软物坚,则不能印;印坚物软,印则文生。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二之三:
如蜡印印泥,印与泥合,印灭文成,而是蜡印,不变在泥。文非泥出,不余处来,以印因缘,而生是文。
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空声劝厌品》:
生灭无体故,如印印成文,非彼非离彼,诸行亦如是。
唐玄奘译《寂照神变三摩地经》:
这时让我们回到法藏的譬喻,就会发现,法藏著作与佛经特别是《华严经》使用同一话语系统,他所说的“世间印法”显然直接来自《华严经》的“示现一切世间书疏、文诵、谈论、语言、算术、印法”;“印之则同时显现”则脱胎于《华严经》的“如因印故而生印像”。
法藏“世间印法”的说法基本袭用了《华严经》的现成譬喻,他“以经解经”的出新之处在于引用成语时加入了能体现时代特点的新元素——纸,将 “世间印法”的“世间”从佛说法时代拉近到他身处的时代。
在“八十华严”译成后,有长者李通玄撰《新华严经论》,也以“印”为譬解说佛法:
一时顿印如印印泥;一时顿印无有先后中间等(卷二)。
取譬与法藏相似而固守“印泥”本义,一方面说明李氏解经相对拘谨,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法藏之后,唐人解经仍将“印”指为印章而非印版。
佛教产生时没有纸,能“印”的只有“泥”,所以尽管古印度印章十分发达,佛经常常提及,人们也不会误解这是在讲“印刷术”。法藏将“印泥”譬喻转换为“印纸”,透露出在他身处的时代,将印章钤盖在纸上而不是泥上,已是寻常生活情景。能否认为这就是雕版印刷的流行?这个问题比较纠结,但在印刷史研究中还是有基本共识的:雕版印刷在很大程度上受印章启发而产生,将印面扩大,文字增多,钤印改为刷印,雕版印刷术就出现了。但在这些演变未完成,特别是“刷印”尚未出现时,使用印章复制文字图像不能称作“雕版印刷”。且不说法藏的譬喻只是引用佛经成语,即使他自出机杼,从文中也看不出此“印法”具有雕版的技术特征,难以证明雕版印刷在“初唐”已经发明甚至成熟。
退一步说,如果把在纸上钤盖印章看作是印刷术发明的一个过程,对法藏譬喻的意义也不能过高估量,因为在他之前,“或印绢纸”(唐僧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语)已有很多明确记载。如《魏书·卢同传》记卢同奏设“朱印勋簿”之制:
肃宗世,朝政稍衰,人多窃冒军功,同乃表言:……请遣一都令史与令仆省事各一人,总集吏部、中兵二局勋簿,对勾奏按。若名级相应者,即于黄素楷书大字,具件阶级数,令本曹尚书以朱印印之……诏从之。同又奏曰:……请自今在军阅簿之日,行台、军司、监军、都督各明立文按,处处记之。斩首成一阶已上,即令给券。一纸之上,当中大书起行台、统军位号,勋人甲乙。斩三贼及被伤成阶已上,亦具书于券。各尽一行,当行竖裂。其券前后皆起年号日月、破某处陈、某官某勋,印记为验。
其中分别说到在绢帛(黄素)和纸上钤盖印章,且印色为朱色。又如同书《萧宝夤传》记正光四年(523)宝夤奏设“官吏考计”之制:
既定其优劣,善恶交分:庸短下第,黜凡以明法;干务忠清,甄能以记赏。总而奏之。经奏之后,考功曹别书于黄纸、油帛。一通则本曹尚书与令、仆印署,留于门下;一通则以侍中、黄门印署,掌在尚书。
同样要在纸和帛上钤盖官印。
两件事都发生在魏肃宗(即孝明帝,515-528年在位)当政期间。可见早在此前,印章已加于纸帛之上。在实物方面,国家图书馆藏敦煌所出写本《杂阿毗昙心论》,纸背捺印四周环绕梵文的墨色佛像并钤“永兴郡印”朱印,李之檀考此永兴郡为北周所设,钤印年代在561-574年之间(《敦煌写经永兴郡佛印考》,《敦煌研究》2010年第3期)。此件纸上同时钤有佛像印与官印,可略窥雕版印刷术发明前印章用法之一斑。
图一:《杂阿毗昙心论》上的捺印佛像
http://tfres.bxjyw.com/snwh/wsdg/zjzh/0010/content0001/umax4.jpg
浙江大学出版社《启真》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