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字本

(2010-11-13 00:40:10)
标签:

活字本

藏书

二砚窝

二老阁

吴保初

珠泉草庐

廖树蘅

文化

分类: 图书府

宋老师在编活字本总目,听说我也有几本,就说要看一下。说了几年,今天终于来了。我从各个角落把沾着“活”字的书都翻腾出来,趁机让自己也看看,结果很惊奇,我居然攒下这么多破烂。

宋老师边翻边照书影,从九点多忙活到五点多,整整一天。我在边上也跟着翻,有些书一点印象都没有,打从买回来就没看过。这些书的优点是特立独行,缺点是太特立独行,以至于不受人待见。趁着它们还没解散,合影留念。

活字本说是破烂,其实多数还是喜欢的,不然也不会买了。只是太没看相。宋老师给我也留了一份书影,借花献佛,找几个顺眼的分享一下。

 

二砚窝赠言二卷,郑勋撰辑,乾隆末年印本。

浙东藏书之家,范氏天一阁之外,还有慈溪郑氏二老阁。二老者,郑溱与黄宗羲。他们是同学,又同作遗民,相契最深。二老阁的创始人郑性,乃郑溱之孙、郑梁之子,于所居之东筑阁,楼上奉黄、郑二老木主,楼下庋藏书籍。自后二老阁藏书、刻书名满天下,郑氏一门延绵七八代,称为文献世家。

郑梁,字禹梅,号寒村,乾隆三十四年任广东高州知府,离任时带回一方端砚。他官刑部时,还用过一方澄泥砚。这两方砚后传至其五世孙郑勋手中,郑勋遂颜其藏书处为“二砚窝”,并作诗分咏二砚,广征和作,刊为《二砚窝赠言》。卷首二砚图乃雕版所印,序、二砚诗及诸友和诗均为木活字排印。

此书罕见,又涉藏书典故、文房雅玩,是我喜欢的一本小书。郑氏至郑勋时家道中兴,刻了很多书,我还有一本《野云居诗》,是他父亲郑竺的集子。

活字本

活字本

活字本
    师友绪余,吴保初辑,光绪二十六年印本。

    戊戌变法失败,康梁亡命,六君子喋血,天下人噤声无敢言维新者。但就在第二年春天,吴保初“因略检箧衍所存往时师友赠答之作,裒为一集,虽一字之寡、千言之富,亦都存而录之,名曰《师友绪余》”,附印于《北山楼集》书后。吴氏说这是为了“志不忘”,现在看,其纪念变法失败落难同人、保存变法史料之意甚明。其中用化名“梁任厂”和“康大厂”,收录了梁启超的书信、词作和康广仁的一封信,“一死一生,乃知交情”,这书可以作为一个例证。

    书中有墨笔校改多处,似为重新出版所做工作,未审是否吴氏手笔。
  

活字本

活字本
    珠泉草庐师友录十一卷,廖树蘅辑,梅焯宪编。民国三十七年印本。   

    此书辑录廖树蘅师友百余人的投赠之作,由其外孙梅焯宪于民国二十七年编为十一卷,封面题戊子十月刊于衡田。

    廖树蘅(1839-1923),字荪畡,湖南宁乡人。初入湘军将领周达武幕,继馆于陈宝箴家。后主讲玉潭书院,主持常宁水口山矿务,任湖南矿务总局提调、总办。著有《珠泉草庐文集》、《茭源银场录》。廖氏平生交往多湘中名宿,故此三厚册中颇多罕见资料。当年山东大学李博士在孔夫子网发起搜集陈三立佚文,我帮他从此录中辑出若干首,收入《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

    此书出版晚至1948年,但世不经见。当时铅印已占绝对统治地位,此书仍用传统木活字印刷,且字体模仿铅字,板框拼合严密,墨色匀称,允称精美,可见传统印刷术在新技术压力下的求生努力。从我收集的这堆活字本看,晚清以来湖南、江西是活字印刷的重镇,其使用范围之广、参与生活之深,有出人意料的地方,值得探讨一番。

活字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