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征诗话一

(2009-04-16 23:21:20)
标签:

货币史

航运史

铸币

贵州

俞汝本

北征诗钞

陈熙晋

征帆集

文化

分类: 求不妄

北征诗话

 

——清代贵州的铅运

 

 

一、缘起

清代鼓铸制钱,例用黄铜。黄铜由铜、铅配炼而成(黄铜是铜锌合金,在清代锌被混称为铅,或以其色白,又称白铅),这使铜、铅原料的开采冶炼运输成为攸关鼓铸和经济的大事。自雍正朝以来,清各地钱局鼓铸所用铜、铅主要分别依靠云南、贵州供应,特别是京师两大钱局——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所需铜铅,全部仰给于滇、黔。以贵州的铅而言,每年专供宝泉、宝源二局的铅斤被称为“京铅”,京铅由贵州向京师运输的过程即为“京运”。

由于京铅对鼓铸的重要性,清朝对京铅的运输也格外重视,散在实录、政书中有关铅运的谕旨、则例甚多且日加细密,若详加钩稽,人们不难了解黔铅京运的基本制度。但京运路途遥远,费时漫长,押运官员自接收铅斤到赴京交纳,其间各项制度能否落实,具体事物如何办理,运员遭遇的艰难辛苦乃至个人心情感受,等等,仅靠阅读上谕、则例是无法了解的,这需要结合更多文献进行考索。

自雍正至光绪,除去战乱和后期贵州铅矿枯竭,贵州京铅每年二运,每运二起,即每年分四次运输,至少需要委派四名运员,百年间有数百人曾膺斯役。押运京铅是艰苦的任务,但对文人墨士来说,也是一次不得已的长途旅行,所以一直有人苦中求乐,不废吟咏,留下一些诗文,其中包含了难得的京铅运输细节,可补正史之不足。本文试图将道光间两位诗人运官的诗作《北征诗钞》和《征帆集》中与京运过程有关的作品,与当时的制度、规定互相参证,以史注诗,以诗补史,为清代贵州的京铅运输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目前对清代贵州京铅运输问题进行研究的文章还不多,但京铅和云南京铜的运输路线、过程,自四川以下是大致相同的,清代则例中,对铜铅运输往往作出一个共同规定供二者执行。上世纪四十年代,严中平撰《清代云南铜政考》[1],即对铜运路线作过专门研究,近年来学者们对滇铜京运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2]。因此,读者欲了解更详细的运输制度,可参看有关铜运的研究论文。同样,本文提供的资料,应当也有助于加深对滇铜京运的理解。

 

二、《北征诗钞》与《征帆集》[3]

《北征诗钞》六卷,俞汝本撰。汝本字秋农,浙江新昌人,道光丙寅(十六年)进士,分发贵州,历任镇远、贵定、婺川、天柱知县,荐升独山州知州。道光甲辰(二十四年),委运黔铅至京,事竣调任黔西知州,未满任而卒。据民国《贵州通志·职官表》,俞汝本的继任者蒋斯崇于道光二十八年到任,则汝本即卒于是年。去生于乾隆五十六年,得年五十有八。

关于此集,俞汝本道光乙巳(二十五年)自序言之颇详:“北征诗草者何?俞子运铅而作也。俞子领甲辰四运,由黔而蜀、而楚、而吴、而齐、而鲁、而冀,凡万有馀里。山水人物禽鱼草木之类,俞子皆得而见之,不可以无诗。……诗系俞子作也,系俞子运铅而作也,其有曰《蜀行小草》,曰《江东集》,曰《汉上集》,曰《直北集》,各以其地名之,而总名之曰《北征诗草》,使后之览者足以考焉。”诗分六卷,起于甲辰,终于丁未,每卷为一集,除序言所说的运铅途中所作四卷外,卷五、六为《南旋集》、《再来集》,系运铅事竣回乡省亲及复官贵州路途所作。书后有其门人郑珍道光丁未十月后序。书的刊刻年代当在道光二十七、二十八两年间。

《征帆集》四卷,陈熙晋撰。熙晋生于乾隆五十六年,卒于咸丰元年。原名津,字析木,号西桥,浙江义乌人。优贡生。以教习官贵州开泰、龙里、普定知县,仁怀同知,擢湖北宜昌府知府。《清史稿》有传。道光甲午(十四年)陈氏夏奉檄押运京铅,集沿途所作诗为四卷,名之《征帆》。封面题辛丑(二十一年)开雕,集前复有道光丙午(二十六年)王柏心、蔡聘珍二序,或增序后印本。

陈熙晋押运京铅,比俞汝本早十年,《征帆集》也早出数年。两集中类多流连风物、读史述怀之作,《征帆集》中运铅本事较《北征诗钞》更少,因此,本文引用《北征诗钞》的诗要多于《征帆集》,或题或注或正文,均取与京运有关的作品。至于京铅、京运制度,向称繁复,集中见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钦定户部则例》,散见于《清实录》等书中,不能巨细不遗地胪列,仅择取事关大体者。



[1] 中华书局,民国三十七年八月。

[2] 如李强《清代云南广西府铸运京钱始末》,《中国钱币》2003年第4期;戴建兵等《乾隆年间滇铜京运问题初探》,《亚洲钱币》》,2006年第一期。

[3] 二书均藏国家图书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四届金泉奖
后一篇:北征诗话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