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且居
且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418
  • 关注人气:3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文辑存:  印板、印模与印章

(2008-12-15 00:48:34)
标签:

货币史

印刷史

东至南宋关子版

分类: 网文辑存

        在关于宋代钞票印刷的记载中,常能看到“印”。如《宋朝事实》卷十五关于交子的记载:
    
       “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
        
        《楮币谱》:“大观元年改交子务为钱引务,所铸印凡六:曰敕字,曰大料例,曰年限,曰背印,皆以墨;曰青面,以蓝;曰红团,以朱。六印皆饰以花纹,红团、背印则以故事。”
    
        从上述“印”的图案内容可以看出,它们都是印刷用的印板、印模,并非钤盖用的印章。在与书籍印刷有关的记载中也出现过这种情形,最著名的当属关于活字印刷起源的记载。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
    
        “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一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之。”
    
        可见,一个字模就可以称为“印”。印板、字模都被称为“印”,这是印刷术源于印章的一个充分证据。
    
        宋代纸币印刷发行中还有严格的给印制度。作为国家信用的依据,印章在纸币上有着重要意义。在史书中,与印钞发钞有关的用印制度很多,仅举一记载详明的为例。《宋史·舆服六》:
    
        绍兴十四年,臣僚又言:“印信事重,凡有官司印记,年深篆文不明,合改铸者,非进呈取旨,不得改铸焉。”时更铸者,成都府钱引,每界以铜朱记给之。行在都茶场会子库,每界给印二十五:国用印三钮,各以“三省户房国用司会子印”为文;检察印五钮,各以“提领会子库检察印”为文;库印五钮,各以“会子库印造会子印”为文;合同印十二钮,内一贯文二钮,各以“会子库一贯文合同印”为文;五百文、二百文准此。
    
        这些上颁官印,在文献中也被称为“印”,与印板之“印”没有区别,这就给我们读书造成混乱。与安徽东至南宋关子版最为密切的一段记载就是这样。《宋季三朝政要》:
    
        “其(贾似道)关子之制,上黑印,如西字;中红印,三相连,如目字;下两旁各一长黑印,宛如一贾字也。”
    
        现在研究者倾向于这套钞版就是贾似道发行的关子版,并按上述记载进行票面拼合,基本上把“印”理解为官印,在现存的四枚印章排列上下工夫。为了和文献“吻合”,还想象出并不存在的二枚“专典官印”。其实细心分析一下就可看出,上述“印”并非官印,至少不全部是官印。从存世元明古钞看,官印都是用朱色加盖在印刷好的票面上。贾似道关子上方“如西字”的印是黑色的,若是印章加盖,就会掩盖了钞票上的图案文字,这是不可能出现的现象。因此这枚印应该也是印板。其他的可以类推。
    
        辨别清楚文献中“印”的真正含义,对研究纸币史和印刷史,都是有益处的。 

 

      东至关子钞版暨两宋纸币——两宋纸币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4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