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辑存·哈尔滨诗话
(2008-10-19 01:59:50)
|
缘,确在不经意间存在。自星期三拿到去哈尔滨的机票,这两天又接连碰见与哈尔滨有关的东西。
星期四在报国寺看见张朝墉的半副字对。虽然只存下联,且索价较高,还是没怎么犹豫就买了回来。看中的是书家与哈尔滨的缘分。
哈尔滨历史短,至今不过百年左右,开埠早期地面苦寒,人烟稀少,没有什么诗人居住。张朝墉清末游幕龙沙,几渡花水,民国以还又时常出入关内外,所至不废吟咏,十几本诗集中很多内容与哈尔滨有关。有人考证,他是最早歌咏哈尔滨和太阳岛的人。2003年我忽发奇想要在网上卖书,就去书店买了张朝墉的八本诗集,回来贴到网上,承书友不弃,卖价竟比买价高出一倍。买这几本书的本意是试着卖书玩,当时既不知张朝墉是什么人,也没翻开书看一眼,直到拍卖结束兴高采烈包书邮寄时,才发现这是与早期哈尔滨有关的乡邦文献,后悔之心顿生。好在新书主宽容大度,任我悔约,不加投诉,就这样结束了我的卖书生涯。
赖下张朝墉这几本集子以后,我开始留意与早期哈尔滨有关的文献,主要是三十年代以前的旧式诗文集。快二年过去,收获不大,只在几个集子里发现了一点与哈尔滨有关的作品,基本都买了下来。有一本鼓词《日本楼》,出版于日俄战争稍后,当光绪末年,里面提到“哈尔宾”,算是我有的最早出现哈尔滨地名的书。另外比较重要的东西,有六册《马遁庵生圹铭》的拓本,它们是哈尔滨这个欧洲情调城市里有数的几块中国味道的碑铭,买的时候在书店巧遇木兆轩兄,帮我打了八折,至今感激。我还在书店见过一部《涵象斋诗文集》,民国刻本,作者曾在哈尔滨游历,可恨自己钱包太瘪,现在只剩下回想了。
本星期的哈尔滨缘一直延续到今天。晚上登陆孔夫子,看淘书斋的新春书展,好书早被抢光,剩下一本《吉林杂事诗》没人要。宣统排印本,350元,实在是贵了点,可犹豫一下,我还是跟了帖。这次主要看好了书里附的地图。在呼兰府下,双城府上,松花江与铁路的交汇点,就是哈尔滨,我的故乡。那地图上似乎还没这个地名。我期望书拿到手后,能读到与哈尔滨有关的诗作。
与哈尔滨有关的诗词早有辑本,但从自己的藏书里一页页找,一首首读,与读汇辑本的感觉不同,所以一直也没去求购。商场里有卖瓜子仁的,能大把抓着吃,可还是买炒瓜子的人多。看书和嗑瓜子有得一比。下面就从几本集子里钞点哈尔滨诗,有可能这些诗早为人们特别是哈尔滨人熟知,难免辽东白豕之诮,好在哈尔滨是正宗辽东,能用上这句成语,仍是缘分。
张朝墉《丁卯集》:
南冈杂诗(八首选四)
马家沟水响郎当,老树杈枒尚挂霜。毕竟园林春不锁,新添杨柳一眉黄。
积雨连朝湿古苔,澄江一角水天开。新蟾如沐昏鸦寂,钟磬声高喇嘛台。
一群蛮女笑声哗,何似游蜂正放衙。新式近来多不帽,缠头锦绣艳于霞。
十里香房草树滋,洋楼绣户间参差。无端如水流云过,小李丹青小杜诗。
张朝墉《己巳集》:
寿东山樵隐(四首选二)
五更骑马走南冈,得得双蹄破晓霜。旭日未升天欲曙,惊鸿一瞥到香坊。
铁轨羊肠路几千,警官端重后来贤。霁虹桥上匆匆去,独立空庭执教鞭。
喇嘛台、霁虹桥,建筑无恙;南岗、香房、马家沟,地名犹存。但诗中的情境却没地方寻觅了。
张朝墉《戊辰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