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硕果仅存

(2013-05-25 00:29:51)
分类: 编辑大美妞,我靠这个吃饭啊

看看表,我只想说,哎哟我去。职业素质。

=================================================================

从糊着一嘴饭渣渣,跟大人在电视机前有啥看啥的小屁孩,变成能一边开着电视,一边涮碗拖地,主宰收视市场的妇女;学富五车喜当爹的师兄曾误以为,进了学术圈,以后的人生张口闭口都是学问,如今闹明白,儿子才是永恒主题;最小的八零后,也能响应晚育政策:我不知是喜是悲。此时,估计大多八零女们,争夺家政大权初战告捷,要么与婆婆情投意合宛如亲母女,把老公甩到一边,要么决裂,或者惹不起躲得起,老死不相往来。进入政权稳固期后,养孩子这种能记一等功的战事自然被提上日程。

恕我这个没有孩他爹,整日被导师催论文快出人命的苦命娃儿,只能找到这么一个比喻:生孩子如同写论文,从头到尾,全是问题。抛开“跟谁生”,进门就已经确定好了,在“生不生”这一点上,如无特殊原因,几乎别无他选。我以前百思不解,后来就慢慢明白,自己并不是生活的操控者,总有一些无形的手,比如家庭聚会上,作为唯一单身青年,四世同堂大计阻碍者的羞耻感,比如围城内外,一墙之隔,兄弟姐妹再难相见的荒凉感,推着你走上一代又一代人的正轨。所以,像当年,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心理毛病而结婚一样,为了证明自己生理没有问题,在备孕的道路上一定是快马扬鞭,少小不努力,跟梁朝伟刘嘉玲那样,就老大徒伤悲了。

生几个也是个大问题。战争年代多多益善,战后物薄人多只生一个好;存活率低的时候多生,医疗进步就少生。唐诗有云:“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省得分田宅,无人横煎蹙。”养一个使唤得动就行,这身老骨头,到死不够几家分的。炯炯有神的穿越感和即视感。看来大家几千年的生活,还是那么几个问题来回折腾。几方面拉锯战下来,一男一女似乎成了历朝历代的标准答案。外加八零后一众独生子女,童年饱受反锁在小屋里,自己对着娃娃小车自言自语的折磨,一生就生俩的决心越来越主流。

有决心,还要有毅力。怀胎十月只是十八年抗战的冲锋号,与貌美如花逍遥神仙的送别酒。怎么生,生完怎么养。这背后是婆媳丈母娘经济状况霸气程度的综合格斗。

说来说去,根本的问题,还没有问。孩子是什么。是自己的DNA一堆无法控制的合成分解反应,还是可预见的家里永远来不及的重建工程;是可以明确计算回报率的投资品,还是对朝不保夕的同志而言,人有我跟着瞅瞅的奢侈品。西方人老说,孩子是上帝的礼物。那么,我们的,一定是那个,经过明枪暗箭血雨腥风,一场又一场博弈后,仅存的硕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