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建筑与儒释道文化——以建筑载道 笔记

(2012-10-07 21:50:2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专业相关笔记

PS:建筑是凝固的思想史。由此可以推断,当代的中国基本没啥思想。老北京有许多建筑真的有讲头。这篇算作是驴友指南。是相当全面的社会风貌的一个反应。古时候没有相机,古人知道用门框当相框,取景构图都很讲究。想起某地的门上写着万岁,太赤裸裸了,会让后朝笑话的。不过,现在留下来的,也是当时有钱人家的房子,老百姓一代代的,不都是那样。只求不塌。

 

台北大学 李乾朗

建筑是凝固的思想

《穿墙透壁》

建筑美感倾向于对称——君臣

天圆地方:圆和方的内外是不一定的。天坛是外圆,内部是方的。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节奏

儒家对音乐美术的含蓄保守

澄怀味象:不一定是具体的形象。

奇正相生:书房多朝东——晨起读书的习惯

谢赫六法:气韵生动

禅宗的佛寺摆脱的既定的制度。

昙域多面向四方——尖形建筑 一刹那,而圆形不是佛的概念

伏羲女娲的交尾图

明清后期儒释道已经交融,是中国建筑的DNA

建筑以人的关节做比喻肩肘腕依次降级。进水要吉方。

出水为凶位。厕所也是。

故宫的御花园没有完全对称,中轴是完全对称。而边缘地区要因地制宜。有日晷嘉良,是空间时间的控制。

·         三才:人要在天地之间(看到天地)过白:在建筑物之间,在门与景物之间,靠着巧妙的距离选择,使得门框、门洞如同在对近景或远景进行了剪裁、镶框处理。这被称为"窥管效应"的空间序列效果,是中国古代建筑所追求的。为此,专有"过白"一说。   所谓过白,何建棋《潮汕民居研究》一文说,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的间距要求,是站在后厅神龛前,能在后厅封檐板以下的视野里,望见前座建筑的完整画面,并已,前面那座建筑屋脊上,还要有一线天空被纳入画面。  "过白"要求留有一线蓝天,对于房屋殿堂建筑是有实用价值的。那一线天,关系着房间内的采光纳阳。同时,纳取一线蓝天白云,更有舒展画面的重要作用,使得画面中的景物不仅是完整的,而且是舒展的。在建筑群轴线上,诸如牌坊门、门楼等,形成"过白"景框的举目点,并不在室内。留天的目的也就不是为了采光,而全出于对景框画面的考虑。画面所取,如果形缺,犯忌;即便完整,但过于局促而有压迫感,也不吉。这是旧时风水之说的持论。  抛开风水来看"过白",它实际上反映了在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