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与儒释道文化——以建筑载道 笔记
(2012-10-07 21:50: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专业相关笔记 |
PS:建筑是凝固的思想史。由此可以推断,当代的中国基本没啥思想。老北京有许多建筑真的有讲头。这篇算作是驴友指南。是相当全面的社会风貌的一个反应。古时候没有相机,古人知道用门框当相框,取景构图都很讲究。想起某地的门上写着万岁,太赤裸裸了,会让后朝笑话的。不过,现在留下来的,也是当时有钱人家的房子,老百姓一代代的,不都是那样。只求不塌。
台北大学 李乾朗
建筑是凝固的思想
《穿墙透壁》
建筑美感倾向于对称——君臣
天圆地方:圆和方的内外是不一定的。天坛是外圆,内部是方的。
《中国建筑史》梁思成 节奏
儒家对音乐美术的含蓄保守
澄怀味象:不一定是具体的形象。
奇正相生:书房多朝东——晨起读书的习惯
谢赫六法:气韵生动
禅宗的佛寺摆脱的既定的制度。
昙域多面向四方——尖形建筑 一刹那,而圆形不是佛的概念
伏羲女娲的交尾图
明清后期儒释道已经交融,是中国建筑的DNA
建筑以人的关节做比喻肩肘腕依次降级。进水要吉方。
出水为凶位。厕所也是。
故宫的御花园没有完全对称,中轴是完全对称。而边缘地区要因地制宜。有日晷嘉良,是空间时间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