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青岛不看海
(2012-08-17 15:19: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越柬行记 |
生在青岛不看海
确切的说,是生在青岛,不去别的地方看海。用我的人品保证,青岛的海湾是亚洲最美的。欧美地区不敢说,因为那帮美帝英国佬不肯给我签证,等什么时候搞到手,我去看看,再回来跟大家报告。
中国的沿海城市,是差不多的。建法也差不多。北边的,青岛抄大连,日照抄青岛,抄来抄去。尤其是几个同被欧洲国家殖民过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一直到了厦门,还感觉没出青岛,老容易晃神儿,误把他乡做故乡。到了南边,沙滩就成了白的,海水也成了蓝湛湛的硫酸铜色。我一直是这样把海滨分类。沙滩黄的一类,白的一类。
越南一线的海,据说与海南类似。其实看一个就可以。
我和老妈半夜四点,被扔下了车,在芽庄。突出了摩托车司机拉客的重重包围,走了二分钟就到海边。进了好几家宾馆,不是前台在睡觉,就是没有客房。只好被逼浪漫一次。等着海上日出。
太阳的亮度让我能看清这个城市的时候,我才发现,这里就比青岛多了几颗椰子树。对长满椰子树的道路一直充满恐惧,万一掉下来一个,至少轻度脑震荡,荡成点上卤就能喝的豆腐脑。而且,从南宁一路过来,就没见到任何人或动物去清理快要成熟落下来的椰子。这让我更加的心有戚戚焉。
所以,这趟旅游总结一下就是二个二货,万里迢迢,从一个有海的地方,到另一个有海的地方去看海。
其实除了海景,芽庄最大的吸引力,还是网上疯传巨便宜的大龙虾。夜幕降临的时候,在路边有老婆婆一个盆里是火炭烧烤架,一个盆里放着冰块,镇着各式海鲜。必定要有一个硕大的龙虾做招牌幌子。就像越南每一家鸡丝粉店门口都有一两只完整的油黄油黄的焗鸡做幌子,而且造型总让我联想起“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怕不新鲜,又怕挨宰,一直没吃成。虽然我妈从国内一直念叨到芽庄。幸好路遇一对中国小夫妻来补过蜜月。他乡里面听见二个人说中国话,分外激动。拦下来聊了一会。得知,花了四五百吃龙虾,基本所有的海鲜价都是团岛早市乘以二或三。经过讨论,决定乖乖回家,省下的钱自己买个烧烤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终于,老妈最后一个幻想破灭。
青岛的海也美,龙虾的价格也美。所以每次旅游回来,总要感慨,二个傻×终于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