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久不玩微博。今天在姜振宇的微博居然互动了一次,看来微博是技术萌系宅男胡思乱想的利器。对,就是那个在《非常了得》给选手开外挂的老姜。想当年问他一个lie
to me 的问题,没声了。不追星的咱们对超强学术男木有抵抗力,包括no.1 头脑王里面那帮医学部的和奥数小哥。先激动一个。
原文如下:
@微反应-姜振宇
:想问一下@李哲教你学解剖
老师,以及其他各位对人体神经,骨骼,肌肉非常了解的专业人士,你们还会进行【追求围度(及其他量化指标)】的系统健身吗?我想,会不会知道的太多,想的太透彻,就不了呢?
理工学术男其实想说……学医的,你们还健身吗。
我回:作为一个医学女生表示只关心内脏和血管上的脂肪。不要英年早逝即可。外观见仁见智去吧。
再好的胸型也经不住乳腺癌切一刀。对美女帅哥亦没有执念。
正题是,他这句话以及昨晚上编剧小组会餐的事儿,让我猛然一惊。学了五年医,果然不知不觉重塑了我的世界观。学机电出身的老舅当年逛台东,看见做爆米花的机器上去问人家是几个缸的,说,大学的专业会一辈子打上烙印。此言不虚。
昨天小组吃饭,聊了一晚上,问我还记得什么,就想着原本有个杜老师要来上课,但是因为病了休假,所以换了人。脑子一直停在“病”字上,啥病?如何?兴奋点明显跟北电的人不在一个频率上。当年去蹭课,人太少,老师下课就问我你是不是来蹭的,一看就不是这个学校的,气质太诡异。晚上回宿舍换衣服,屋里人喊,看到了看到了。我木有反应。舍友失望,你肿么都不尖叫一声。我淡然的说,姐当年体学心脏乳房触叩诊,被全班女生扒光了每人摸了一遍。
看到高跟鞋,想到腰椎病。看到超短裙,想到关节炎。看到植物奶油,已然看到斑块piapia的往冠状动脉上糊。同桌的人吃烤乳鸽,先观察一下骨架结构。对各种保健品嗤之以鼻。对护肤的机理一定要弄清到反应式,然后试着去配配。
许久不见的初中同学问我现在干什么,思考半天,说,简而言之,是一个学过心理的中医临床学生转文献史,闲着码专栏,正在试着编剧写小说。你终于回正道了。典型大学之前认识的朋友。之后认识我的人一般说,你怎么不务正业,当你的大夫跟药代收回扣去。
鲁迅冯唐的文章再如何,一样会被人翻出当年学医的烂帐。哎。谁叫他们写文章都一股解剖味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