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愿望就是能早日过上妇女节,因为小孩的节日只有儿童节和生日。情人节母亲节这事儿不靠谱,代价太大,只有妇女节,还算是个盼头。现在才知道,妇女对于相当一个年龄段的人而言,是个尴尬的词。因为,妇女:1.已婚2.十八以上。这两项,前者不想承认,因为明星们还要骗骗小姑娘小伙子,给他们一点幻想的空间,以增加自己的收入,普通人,希望跟同事邻里还有那么些许光明正大暧昧的机会,不用地上转地下。后者却是不得不承认,但也可以做鸵鸟,假装不知道,大家也都懒得去戳穿。
所以,现在懂心理的商家都把妇女节叫丽人节。卖女装的街叫丽人街。 妇女节,现名丽人节。
丽人们有两个撒谎利器:化妆品和女装。所以说,三月八号,肯定是商家忽悠着广大美丽的妇女们来买这两样东西的好时机。其实,女性对化妆品的痴迷,还可以理解。据说在化妆技术发达的日本,女同胞顶着鬼一般的素颜脸挤上公交,下了车到单位,一个个都能准时变成天仙。真是立竿见影。
而我真正下决心看一眼女装,是因为有个老前辈谆谆教诲,你要是穿衣服再这样运动下去,明明二十三,都以为十三,小心剩了。吓得我心肝颤,准备洗心革面。狠心舍出几天的睡觉看电影的大好春光,把青岛的百货店全遛了。要是你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时节看见一个身着运动装,在女装门口张望一眼又迅速闪掉,疑似女生,八成是我。
我终于明白女性比男性少的一亿脑细胞都死在什么地方了。这句话是对我逛后感的精确概括。买衣服是个体力加脑力的活动。首先要体力充沛东奔西走,看到一件能引起大脑兴奋的衣服,脑中开始高速运转,先启动搜索引擎,家里有什么衣服从款式色泽与之匹配,如果配对成功,大脑又进入对鞋包区的扫描。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我买这件衣服,还需要买什么样的打底裤和鞋,并与已经存在的衣服形成几种组合,是否有出手的必要。若答案为是,则启动逻辑数学计算区,本月菜钱还余几何,如果买了这件衣服伙食是否会下降到引起民愤的程度等等。一天这个程序少说要循环二十次。这要配上多好的散热器,脑子才不会烧掉。
鉴于读了几年书,头发少了一半,实在没有多余的头发来思考这个问题。既然思考和不思考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做尼姑,那又何必去折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