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2009博客妈妈女儿亲子幸福一岁两个月语新育儿 |
分类: 【妈咪育儿】 |
最近两年80后成了很时尚的词,育儿也成了很明显的例子。在前一辈妈妈的眼里,我们这些80后的新手妈妈都是做不好事情,需要被热照顾的。事实上,很多80后新手妈妈的眼界更宽,有主见,有很多不一样的育儿方法。
在过去,孩子越早开始独立如厕,就表示这个妈妈越有本事。这也难怪,当时的尿布要洗、晾、大人当然要催促孩子尽快学会自己大小便了。现在这种日子过去了,有了一次性的纸尿裤,也有简单易穿的尿布,无论多笨的父母都能轻而易举的给孩子换尿布。
总之,我是很佩服是谁发明了纸尿裤,我也很感激,自从用了纸尿裤,真是太方便了,其他的不说,出门的时候、去公共场合的时候给孩子穿上纸尿裤,心就放在肚子里了,最初我们没有给语新用纸尿裤,原因是天气热,怕有起尿布疹,所以用尿布。每次出门大包小包的一大堆,要带好多尿布,真是够麻烦的。而且还一直担心孩子别尿了别拉臭臭了,出门在外收拾起来很费劲的,现在想起来真是太傻了,应该早给孩子用纸尿裤的。
最常见问题的是月子里洗澡洗头的事情,按照老人的意思月子里肯定是不能洗头洗澡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她们年轻的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条件。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和妈妈都是有好处的,不仅是为了清洁还为了消除疲劳,放松心情,从而更好的休息。
记得带着语新去奶奶家(我的奶奶),语新那时才九个多月,什么东西都想摸什么东西都想用嘴巴尝一尝,奶奶一直阻拦语新的行为,我告诉奶奶应该让孩子去尝试一下的,否则她永远也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要聪明,语新把一片树叶吃到嘴里了奶奶急忙的要用手指去抠,我拦住了奶奶,我说:“不用管她的,她吃到嘴里觉得很苦就会用舌头往外顶的。”果然,在我刚刚说完这句话,语新已经尝到了苦头,立马摇着头用舌头把树叶推了出来。其实让孩子去尝试了她就知道树叶是苦的,第二次就不会再把树叶放进嘴巴里了。(只要不是药物之类或者特别危险的东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一下。)
旧观点说月子里的宝宝不能出门,一定要等到满月才能抱着孩子出门,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很多80后的新手妈妈都知道孩子要和大自然接触,更何况,医生也说户外活动对孩子有好处的,经常晒晒太阳也增加孩子的抵抗力。如果天气好,月子里的妈妈和宝宝是可以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的。我一个月子里没有出门,那时候真是不敢“以身试法”呀,记得满月那天老公开车带我出来,我看到天空那么蓝,那么高,好像到了另一个国度。做完月子才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
关于给孩子吃配方奶粉的问题,这是很多老人不支持的。一个劲儿说母乳好,当然这是肯定的,但有的时候母乳不够孩子喝的怎么办?让孩子饿着吗?让孩子睡不着觉哭闹吗?这样对孩子的身体好吗?在我生下语新半个月时母乳还不是很多,(其实也不少,语新不喝的时候也会淌奶)但每次语新就像吃不饱似的,后来又给添加了奶粉,老家的亲戚朋友看到给孩子喂奶粉,真是天大的新闻了,一个劲的说:“哎呦,怎么给孩子喝奶粉呢,没有奶吗?”每次听到这话我就来气,什么叫没有奶啊,我说:“我故意给孩子喝奶粉的,等以后我出门不在家的时候,孩子不会拒绝奶粉,这样的孩子也好喂。”现在想想我还生气。
不要用太热的水给孩子泡奶,不要担心孩子喝到凉奶会生病,用37度的温水给孩子泡奶就可以了,孩子的消化系统同样能的到锻炼,37度是最理想的温度,是身体的温度,如果用高于37度的水泡奶,会流失配方奶粉中的营养成分。
自打语新没满月我就让她一个人睡在摇篮里,很多上一辈人去看语新时,发现孩子一个人睡都觉得很吃惊,反应很强烈,“怎么让孩子自己睡呢?”我说:“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大人晚上也要休息,搂着孩子不敢动,怕不小心压着孩子,而且和大人一起睡空气也不好啊。”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在她们眼里却成了另类。
发烧的时候尽量不要去看医生,发烧是生病的症状,并不是疾病,发烧表示宝宝身体真正和细菌作战,发烧释放出的发热质可以减缓细菌或者疾病的繁殖,同时白血球增加,对抗细菌的抗体也增加。发烧是个预告,本身并没有危险,除非烧到40度以上,孩子最好的护理就是妈妈望闻问切和亲密仔细的照顾,如果孩子平时很健康,多半的感染都能依靠孩子自身的力量去对付。
语新在六个月的时候第一次发烧,婆婆和公公以为是着凉了,一个劲的给语新穿衣服,在房间里不出门,可后来我看到书上说,发烧可以洗热水澡,开窗透风让身体散热,多补充水分。必要时要试用退热药,不过,并不是说所有的发烧都不看医生,如果孩子发烧的同时还有咳嗽、喉咙痛应该让医生开药。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这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80后的我们,该如何让上一辈人明白什么是真是的自由呢?吃饭时面对面坐好一起吃,让宝宝自己一个人睡,爱怎么玩就怎么玩......80后新手妈妈的观点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要限制孩子,爱怎么地就怎么地吧。
生儿育女是一种享受,我们的父母没有赶上好时候,一辈子的忙碌和艰辛真是不容易。每个生命的到来都要经历最初的那一阵痛,而作为母亲,我们何尝不是痛并快乐着?对孩子来说,最优越的环境和最良好的教育,不是家财万贯和在某个早教指导师下成长,而是眼前这个最亲密的人,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妈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