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人先锋号”中铁隧道集团二处重庆外环高速N4项
(2009-12-01 18:00:49)
标签:
中铁隧道集团玉峰山重庆杂谈 |
分类: 新闻 |
做最难的,交最好的!
——全国“工人先锋号”中铁隧道集团二处重庆外环高速N4项目部施工纪实
在重庆的高速公路建设大军中,有这样一支全国“工人先锋号”队伍——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重庆外环高速公路N4项目部(以下简称中隧二处N4项目部)。他们攻克了隧道1处暗河、2处断层、6处煤层、8个溶洞,他们13次战胜突泥涌水、13次战胜硫化氢毒气突涌,创造了900多天无一列大小安全质量事故的奇迹。
再难,也难不住隧道铁军
中隧二处N4项目部,主要承担重庆外环玉峰山隧道施工任务。玉峰山隧道是重庆外环东北段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100km/h,隧道地质条件复杂,被专家称为“地质博物馆”。
由于玉峰山隧道地质复杂,一开工就引起了业主、监理、设计、集团、公司领导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常常是一个复杂问题套着一个复杂问题,显现在人们面前的只一个字:难。
同年9月7日,玉峰山隧道开挖至K13+245,在隧道左右两侧打设超前探孔时,钻进5m位置出现涌水,水平射程达12m,并伴有腐植块土、淤泥夹溶蚀痕迹明显的碎块石。后经业主单位邀请现场把脉,确诊为暗河,严重影响到隧道正常施工。
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项目部领导带领参建员工严格按照制定的“强通风、预排放、全封闭、勤检测”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治理,采用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地表调查、掌子面地质素描、超前探孔、地表高密度电法、TSP及地质雷达。做到了隧道全程进行长短结合的探孔方式,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施工。
在处理硫化氢毒气等不良地质时,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成立专门的处治小组,由项目部打设超前探孔探明前方围岩情况,物探单位同步进入现场进行TSP及地质雷达探测,地勘单位进行施工阶段补充勘察,取得详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项目部还邀请集团公司在隧道施工领域享有声望的专家和院士一起把脉,确定专门的处治方案会,为隧道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软弱围岩和岩溶地层施工中采用了CD、CRD工法、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对隧道围岩施工安全又加了保险,为整个隧道的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流的技术为科学施工插上腾飞的翅膀
隧道施工,建设者不仅遇到了溶洞,见识了突泥突水、暗河、瓦斯等地质灾害,还遇上了毒气, 7月21日,正当作业人员在掌子面施工时,掌子面左侧出现涌水,直径约1m,水中散发着浓烈的刺鼻味道,呈臭鸡蛋味,水质浑浊,隧道作业人员不同程度的出现了眼睛红肿、流泪不止的现象,涌出高浓度硫化氢气体,施工人员立即撤离,经检测高于国家安全标准浓度13倍。
一位参加过多条高速公路隧道建设的工人说:“在重庆圆梁山隧道遇到过复杂地质,但没遇到过象这样有毒气的地质”。
7月25日,重庆高速集团、重庆高速集团垫利分公司、特邀专家、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总监办确定了硫化氢气体泄漏处治方案,项目部兵分两路按照“强通风、预排放、全封闭、勤检测”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进行治理。
公司、西南指挥部领导现场蹲点,项目经理李长元和班子成员把安全管理放在施工管理的首位,针对硫化氢气体,项目经理部科学认识、科学组织、科学安排,首先对施工人员进行气体段施工的培训和演练,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气体段施工的必要知识,其次在隧道内安装全程气体监测仪,加强有毒气体的监测,增加通风机,加强通风,并在隧道内喷水、洒石灰稀释硫化氢气体。进洞人员配戴防眼罩、防毒口罩,着防护服进行作业。进入气体、富水段打设超前探孔。洞口设立岗哨,杜绝一切明火进入洞内等十六项安全措施。
针对含硫化氢地层,项目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有力的保证了施工安全。他们在施工中采用了全自动化监测系统,将监测探头安装至硫化氢泄漏源和易汇集点,全天24小时进行不间断监测,通过计算机和探头远程控制,人不需暴露在有毒环境中,在确保浓度在安全浓度内人方可进入,为确保万无一失,人员全部配戴防护设备进入,这在国内外隧道施工中是少见的。
大写的奉献镌刻在玉峰山上
玉峰山隧道是一场“刀光剑影”的攻坚战,在2年多的施工中逐一得到验证。隧道地质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有体会。“早起5点半,中午工地一顿饭,一直干到晚上啥都看不见”,这是鏖战玉峰山隧道员工的真实写照。
在施工最苦、最累、最热的2007年8、9月份,重庆又经历连续几场特大暴雨,隧道内13次出现突泥突水,水压巨大,呈喷射状喷涌,长度约15米,涌水泥沙含量达70%。令施工生产举步维艰。经理部员工知难而上,迅速组成50人的抢险突击队进行抢险,肆虐的泥石浆一直憋着劲往外涌,突击队每次抠进20公分又被突涌的泥石浆堵上,突击队员衣服成了泥盔甲,手磨烂了,脚泡烂了,全然不顾,一锹锹,一铲铲的苦战5天5夜,清除了泥石浆。
在那段日子,每天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突击队员穿着连体雨衣、顶着涌水搬运材料、清理淤泥,时值酷暑,汗水夹杂着泥水充满了全身,又疼又痒,大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经理李长元扭伤了脚仍在现场指导工作;副经理冯利常常凌晨两点回到住地;总工朱玉峰白天在工地,晚上与QC小组研究方案;突击队长曾跃建带领队员出现在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有一次,他下班回来流了几次鼻血、眼睛也受到了刺激,加上脚底旧泡没好又重新起新泡,为此大家几次劝他休息,他总是回答:“我不在现场,觉睡的不安稳啊!”,一边吃药,一边又继续投入抢险中。
在项目部领导的带头下,员工有坚守阵地而不能尽孝的,有赶工期而推迟婚期的,有十几天没有洗过一次澡的,至于吃住在工地、带病坚持工作的更是不胜枚举,400余名参战员工用行动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
向重庆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两年多来,项目部工会积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为员工排忧解难办实事,无一列拖欠员工工资现象发生。在重庆高温酷暑的几个月,为每一位职工、农民工购买防暑降温物品,项目部领导和医务人员一起到现场对农民工进行慰问,把“清凉”送到农民工手中,使他们享受到与职工同等劳动保护待遇。在宿舍为他们安装了电风扇,安排了一间空调房给轮换班的进行休息,并有专人对宿舍进行每天清洁消毒,切实为员工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在生活上,项目部为食堂购买了冰箱、消毒柜、电烤箱等设备,实行了周谱制度,不断变化饭菜花样,食堂成立民管会,蔬菜、肉品实行定点采购,保证中、晚餐三荤二素一汤,使大家能吃好、放心。
同时项目部积极开展丰富的文化生活,积极参与业主组织的“庆祝重庆成立直辖市十同年”的文娱活动,选送的节目荣获“优秀表演奖”,玉峰山隧道的贯通,重庆市10多家新闻媒体对玉峰山进行了宣传报道,有力的宣传了重庆外环建设。
玉峰山隧道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施工管理、履约能力得到了重庆市交委、业主重庆高速集团垫利分公司、监理、质检站和高度评价,称赞项目部利用科技成功突破技术、施工、安全三方面的“最难关”,为重庆外环建设取得了宝贵的建设经验。项目部连续三年获得
“外环高速公路项目考核一等奖”。2008年获得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的“模范职工之家”,2009年1月获得重庆市2008年度“工人先锋号”和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2008年度“全国工人先锋号”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