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悲悯与欢笑中延伸

(2008-10-13 23:04:25)
标签:

文化

分类: 报告文学

                    在悲悯与欢笑中延伸
                                   ——库区高速公路建设断想

 

 作家黄济人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命运的迁徙》中这样写道:“……这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感动,也让我感叹。是的,伴随三峡移民迁徙的,除了行李,还有命运。”
    移民是走了,散落于祖国富饶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移民所到的地方,楼房修起来了,公路通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听惯了长江号子,走惯了峡江山路,看惯了三峡山水的库区儿女,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毅然开始了重建家园——这,是一种何等伟大的精神!
     三峡库区让国人瞩目,让世界关注。但是要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首要的是解决交通“瓶颈”。
     穷山在呼唤。
     大巴山逶迤延绵,巫山云蒸霞蔚……
     站在巫山之颠,我们倾听,倾听,在三峡的壮美画卷里,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声音,那不是云雨深处飘渺的歌声,而是一条交通巨龙即将横空出世的吼声。它,就是穿梭于群山峻岭的渝宜高速公路!
在巫山与奉节的肩膀上,刻下历史的定影。  
    渝宜高速公路横贯三峡库区,由西向东延伸,与南北相向的万开高速公路构成了纵横库区腹地的交通大动脉,成为大巴山与巫山群峰中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也承载起库区经济建设腾飞的梦想,这也是库区儿女千年的期盼……
                                        盘点

    从0到1000的演绎
    2007年底,重庆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实现1000公里,从此重庆高速公路建设站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0到1000公里重庆用了17年时间!
  7年的奋斗,17年的辛酸, 17个春来秋往,17载风雨历程。“1000公里”对山高路险的重庆来说不只是简单的数字,从0到1000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承载着这里世世代代人们的热切期盼,饱含着高速路建设们的艰辛和智慧。
    人们会记住这一天,会记住这见证历史的时刻——
    2007年12月29日清晨,寒风料峭的季节,浓浓的冬雾漫过数十里的南山山脉,象一片青纱帐笼罩着山脚下绵延的田野……
    在南山脚下东边的界石停车区场内早已是人声鼎沸,锣鼓喧天,两条巨大的长龙在冬雾下、在广场内欢快地舞动……
    ——重庆高速公路1000公里揭碑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来自重庆市属机关、市交委、社会团体、以及重庆高发司各子分公司职工代表站着整齐的方队,穿着崭新的制服,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欢笑,静静地等待揭碑仪式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仿佛谁也不想错过这一见证历史的重要时刻!
   10点10分,当应邀出席揭碑仪式的重庆市市长王鸿举、副市长黄奇帆、余远牧、市人大副主任周健中、市交委主任丁纯等领导缓缓来到了仪式现场,广场内顿时掌声雷动,鼓乐声响彻山谷。
    当时钟指向10:30分时,场内再次响起一片欢呼声、鼓乐声,所有的目光都注视着走向揭前的各位领导。
   “我们将借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成的东风,在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关怀下,再接再厉,引领重庆高速公路建设大军,加快建设步伐,在2010年按期实现我市2000公里高速公路目标。”高发司董事长、总经理李祖伟激情满怀地介绍了重庆市100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的艰难历程,表达了重庆高速人的心声。
站在高大的纪念碑前,市交委主任丁纯宣读了来自交通部的贺电;余远牧副市长宣读了市政府对为重庆高速公路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的表彰决定。
   10:50分,市长王鸿举、副市长黄奇帆、余远牧、市人大副主任周健中等领导怀着激动的心情,在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和鼓乐声中揭下了纪念碑的帷幕。
    纪念碑碑高12米,基座达11.7平米,整个平台占地达32.5平米,坐落在渝湘、渝黔和内环高速公路的交汇处。那儿傍山依势被打造成一处山间小广场,背景是葱郁蓊笼的绵延青山,一侧就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很时尚的服务区。高大的纪念碑昂然直冲云霄,如同一把重庆高速公路奔向2000公里的“发力枪”。据设计者介绍:纪念碑形似一面1000公里胜利通车的旗帜,又形似一把连环刀,寓意开山劈地勇往直前;石柱上的1000数字,表示高速公路上的很多隧道。三个洞旁的环行抽象元素,表示无数的立交桥;山脊是一条宽敞的公路,直插云宵,表示重庆高速公路的恢弘气势。
    在高大的纪念碑前,重庆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无不心潮跌荡,感慨万千……
    17年岁月流逝,重庆高速人栉风沐雨,抛家别子,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火热的渝西、渝北高速公路建设工地,到建设高潮迭起的渝东、渝东南的库区腹地和武陵山脉深处,随处可以见到重庆高速人顽强拼搏的高大身影,碧水青山到处都留下了建设者们坚实的足迹。
    “奉献深山莫谈苦,换来子孙万代福”是建设者们无私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几多艰辛,几多汗水,重庆高速公路从“0”的突破,到实现1000公里的骄人成绩,这其中不知凝聚了高速人多少的心血和汗水。
   渝宜路:库区的黄金通道
    1997年以前,重庆仅有成渝一条高速公路,境内长度不过114公里。直辖初,重庆市领导就作出了沪蓉国道、210、212、318国道等为主骨架的“一环四射”的高速公路建设计划。1996年初,直辖后的第一条高速公路——沪蓉国道重庆境内的渝长高速公路正式开工,打响了建设重庆“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的第一炮。2003年底,沪蓉国道重庆境内的长万高速公路全线通车,至此,沪蓉国道全线贯通,重庆已有成渝、渝长、长涪、渝黔、渝合、上界、长万等多条高速公路。
    渝万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沿线的投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沿线各区县招商引资项目的发展以及产业化结构的调整,沿线很快形成了长寿的“化工工业园区”、“长寿湖旅游区”,垫江的“朝阳工业园区”、“牡丹源景区”,梁平的“双桂湖”、“双桂堂”旅游景区和“双桂工业园区”。重庆至万州客货运输也重新洗牌,水运的计划地从客运市场淡出,一批新购进的高档次客车取代成为长万路客运主力军,有1000多年历史的万州港也重新调整了产品结构,增加集装箱吞吐量,依靠渝万路优势与重庆港联手,形成互补的库区港口集团优势。万州区积极抓住高速路形成的区位优势,对城市规划与建设开始重新定位,迅速作出了“5年打基础,10年构框架,20年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战略部署。渝万高速的开通,无疑在重庆主城区与三峡库区中部之间打开了一条经济大动脉,成为振兴沿线经济的黄金大通道。
到2008年2月19日,渝宜高速公路万州至湖北宜昌段已完成投资82亿元。
    渝宜高速公路万州至宜昌段是国家重点公路上海至重庆高速中重庆境内重要的一段,起于万梁高速公路起点万州区青杠磅,经云阳、奉节、巫山与湖北宜昌接壤。重庆境内长约209公里,总投资达166亿元。全线隧道共62座,其中庙梁、分界梁、凤凰梁、财神梁、摩天岭、骡坪以及大风口等特长隧道都为全线的重点控制工程。其中全长7353米的摩天岭隧道是沪渝高速公路全线最长的隧道;桥梁工程共227座,其中彭溪河、汤溪河、梅溪河、石马河、大宁河、何家坪等特大桥均为全线的重点控制性工程。特别是大宁河特大桥是一座上承式钢箱桁架拱桥,在目前同类桥中居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有多项技术指标都属世界级攻关课题。全线桥隧比例达65%以上,是国内目前在建高速公路项目中难度最大的项目之一。万州至云阳段于2004年9月开工,巫奉一期和奉云路段分别于2006年6月和8月开工,巫奉路段大宁河以东的二期工程于2007年11月16日开工建设。
    经过建设业主、监理、沿线各区县指挥部以及各参建施工单位共10万筑路大军的艰苦努力,至2008年2月19日已完成总投资82亿元,云万路段被市委市政府列入了全市的“八大民心工程”项目,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云阳至巫山段也将于2010年建成通车。
渝宜高速公路是库区腹地东进上海、西达成都、北接陕西、南连湖南和贵阳的交通要道。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密切三峡库区与外界的联系,使富有三峡特色的旅游经济得到更迅速的发展,从而吸纳更多的移民就业;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交通和通讯等硬环境的改变,为库区移民开发工作提供有利条件,为三峡库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
    渝东公司:三峡之路的拓荒者
    渝宜高速公路由重庆高发司渝东分公司担负建设管理。高发司渝东分公司先后主要担负了三峡库区腹地的梁长、万梁、万开、云万、奉云、巫奉和奉溪共7个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管理任务。项目总里程长465.6公里,总投资金301.4亿元,共有大中桥梁达420多座,隧道达96座,超过3公里的特长隧道近20座,在高发司系统占近30%的投资任务。是高发司系统中建设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投资量最多的建设分公司。
    也许,这在非“高速人”眼里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你亲自去走一走万开、云万、奉云、巫奉和奉溪这5条由高发司渝东分公司担负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时,你就会感到你看到的绝不只是靓丽的风景线,不是梦想,而是不亚于青藏之路的艰险!
    在渝东负责的项目中桥隧比例均达70%以上,地质条件差,技术含量高,有多项科技指标都属于世界级攻关课题。
   “在库区修高速路,不是在建路,而是在开山凿洞,遇水搭桥,是筑路人用汗水浇筑的路。”渝东分公司总经理杜国平用这样的话概括了库区高速路建设的艰险。的确,这条路被众多前来考察的国内外专家们誉为“世界建设难度最大的高速公路之一”!
   “如果说青藏铁路是挑战了世界屋脊的恶劣气候,是中国的第一铁路。那么渝宜高速则是在挑战三峡库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是中国的第一高速。”这是出自中国一位公路建设的元老级人物之口。
    可以比拟青藏铁路,也注定了这条渝宜高速的艰难,也注定了这条库区高速的建设是在与自然环境挑战,是在与科技赛跑。
   也正因为这样,国家交通部在对奉云、云万等路段考察时曾说:“海拔落差随意就是几百米,每一米岩层的构造都有可能不同,70%的桥隧比例,这些诸多难点,无疑使整条渝宜高速的建设困难重重,然而你们(指渝东分公司),不仅克服困难,而且在很多建设中,攻克了许多世界级难题,为我国山区高速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之所以这样评价,正是整个渝宜高速对于中国高速路建设的重要性,可以说它是科技伐谋,攻坚中国第一高速,更可以说它是科技伐谋,提升中国形象。
    已于2006年底建成通车的万开高速路,无疑是渝东分公司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第一个结晶,这条路也被誉为是重庆市第一条集智能、节能和环保于一体的高速公路。
   万开路的建设中实现了“隧道群智能联动控制技术”和“隧道前馈式智能通风系统”;隧道设计为单排渐变式灯光,全部采用逆光照明;在隧道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就安装有一个摄像头,时时监控路况和安全。还攻克了铁峰山二号隧道单洞超过6公里不设通风竖井的技术难关以及“小型预制构件”外观质量差的通病。
   无论是普通T型桥、钢箱桁架上承式拱桥,还是预应力砼斜拉桥,在面对库区复杂的地质结构,海拔高差悬殊的地形特征,几乎令所有的承建单位都苦不堪言。它们有的桥,高度可以达到157m,有的主桥可以达到净跨400m,都是国内屈指可数的高桥和大跨度桥。
    但就即便是这样,也没有难倒渝东分公司和这些承建单位,他们通过“借脑”,通过自身工艺创新,技术攻关,硬是把一座座大桥都横跨在库区的群山里,在中国的筑桥史上又抒写着具有开创性的文字。
例如,云万、奉云、巫奉等高速公路众多桥梁的世界级攻关课题中,渝东分公司与国内著名桥梁大师杨高中等同志联合开展了连续刚构桥梁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较好地解决和避免了大跨径连续刚构跨中下挠和梁体开裂、养护费用的大幅增加的难题,对重庆地区公路桥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大宁河大桥的建设中,由于该桥是主跨为400m的上承式钢桁拱桥,桥距地面标高达318米,是同类桥梁的中跨径目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无疑给该桥的设计施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贵州省桥梁工程总公司在渝东公司的协调下与国内高校和科研设计院密切联系,开展了《大宁河特大跨钢桁拱桥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的科研项目,并成功地加以运用,对提升我国西部桥梁建设的核心竞争力将起到积极作用,也为我国今后类似桥梁的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储备。
    在云万路有“三峡库区第一高桥”之称的汤溪河特大桥(桥高157m)修建中,四川路桥建设股份公司项目部通过自身技术攻关,首次采用了异形钢围堰技术,避免了水下爆破施工的危险性,填补了国内在桥梁建设的又一大空白;以及国内首创的采用了主梁边跨现浇段施工工艺,解决了山区修建连续刚构桥浇筑主梁上的难题。
    在梅溪河大桥的修建中,路桥华南公司攻克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罕见的基桩嵌岩深达30米的技术难关,填补了重庆同类型桥梁建筑史上的历史空白。
在彭溪河特大斜拉桥的修建中,中港二航局采用了全国首创的贝雷片拼装的方法,起吊结构采用加强型贝雷桁架作为主纵梁,中部连接采用贝雷桁架连接,在吊架左右分别用Φ400的钢管作为斜撑固定,和传统工艺比较节约了材料和工期。施工方法在全国首创。
    在云万路青杠磅互通式立交的施工建设中,重庆渝达公路工程公司先后与清华大学土木学院聂建国教授成功地攻克了云万路青杠磅互通式立交《钢-混凝土组合技术在旧桥加宽中的应用研究》的科研课题;还通过材料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成功破解了“混凝土、预应力与非预应力钢筋的腐蚀”这一国内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从根本上提高了混凝土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为混凝土桥梁在我国西部交通建设中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研究。
    在这几条线的每一个特大桥的修建过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创新,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桥,中铁十三局三公司承建巴阳1号、2号特大桥等都是库区高速路建设过程中,代表桥梁工艺创新的佼佼者。
而且,库区的高速路在隧道建设、边坡治理,以及混凝土的使用上都有很多全国首创。
    例如,渝东分公司成功研究出衬砌初期支护薄壁拱新技术,解决了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这一长期困扰的难题,较大地节约了工程造价,目前已在重庆市隧道工程施工全面推广,据不完全统计,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达3亿元。
    在全长7.3公里,号称全线第一长的摩天岭隧道施工中,中铁十三局一公司在面对通风斜井落差500米,全长1367米的“中国第一斜”,大胆使用了新工艺,克服了井深,坡陡等重重困难。
而在边坡治理上,渝东分公司先后与多方专家联系,集体会诊,取得了良好收效,万梁路段成功治理了80多处山体大滑坡,使其成为国内高速公路滑坡治理最成功的项目之一。
    可以说,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正好应证了渝东分公司科技伐谋的价值,也可以说,它是当之无愧的推动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进步,为重庆乃至国内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开创了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新局面。
所以,渝东公司是三峡之路的拓荒者。
                  
                                 诉说
    从渝宜路沿线的各项目部工地走过,我的内心受到极大的冲撞,在夔门之上,俯视滔滔江水,那是一个个悲悯的诉说……
    伟大工程的背后是筑路人成功、喜悦、感慨、伤悲的泪流。这里,让我们摘抄一段来自中交一公局厦门工程有限公司奉云路B6合同段员工石爱萍的日志:“昨日,渝东新闻部带领《重庆日报》记者到我项目对路桥职工的生活进行了采访。在近四个小时采访中,我及同事向他们讲述了很多锁碎的事情,不知道记者们能记录下多少,平时默默无语的同事们,昨天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很多人都是边说边落泪,这里面包含着作为路桥人的苦和累;路桥人的乐与悲;路桥人的爱和路桥的付出。说不上为什么大家面对记者,没有任何的陌生,反而觉得很亲切,在心里的很多话都一股脑的涌出来了,也许是记者的出现,牵动了我们的故事,大家都想让更多的人知道路桥背后的故事;也许是我们大家来重庆奉云路两年的时间,太渴望与外界的沟通;也许压抑在内心的那份爱和感受一直找不到倾诉的对像;也许我们都想家了,想念父母和孩子........ ”
日志,最后是以省略号结束的,视乎是在表达石爱萍他们为代表的渝宜高速修建者心中说不尽的话。
其实,从云阳到奉节、从奉节到巫山、从巫山到巫溪这一路的采访下来,我的心都一直没有平静过,这些筑路者在渝宜高速付出的艰辛与汗水,宛如唱出的一首气势恢宏的“合唱”,献给大巴山中这些乡亲们。
当我用心去聆听这首“合唱”,也是在倾听他们的诉说,倾听他们的故事,时时刻刻都是感动,时时刻刻都是尊敬,时时刻刻都是震撼,他们不是普通的高速路修建者,他们是库区人民,是重庆,是中国等等所有人眼中最可爱的人。
    陈红升,河南人,路桥公路一局天津工程处的安全部主任,他们公司负责修建的是巫奉高速A16标,在和他聊了没多久,从这个高大的中年男人眼中,泪水“哗”的一下夺眶而出,“从到项目部至今,一呆就是两年,孩子生病、母亲生病都没顾得上回去,父亲为了接孩子被车撞死了……我太想家了!”陈红升这样表述着他的感情,对家的思念让这个在工地上异常坚强的人,显得那样的令人同情。他的同事潘霞还告诉我们,“老陈,经常晚上回拿出儿子的照片看上一阵,那时总能看到在他严肃的脸上看到一点笑容。”
    做父亲的责任,尽儿子的孝道,对于陈红升来说,他都没有很好的做到,他把这一切都奉献给了这条蜿蜒在大巴山中的库区高速,他和这条路上千千万万的筑路者一样,把对家的思念都寄托在了造福库区人民的高速路上。
    当我临走时,紧握了一下陈红升的手,眼眶的泪水也包不住了,很不自觉的就留了出来,“代表一名普通的重庆人,我向您致敬。”说着我向他鞠了一躬。这时陈红升赶紧扶着我,很激动的说,他只是做了一名普通筑路人在任何时候都应该做的事,“自古忠、孝都是两难全的,但在我们看来对于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
“对于国家的忠,就是最大的孝。”来自陈红升的这句话,也是这些高速路建设者内心最为真实的讲述,也是他们奉献给库区人民这首“合唱”的灵魂所在。
巫奉17标的工程部长甘烈火,江西人,在第一次塌方抢险时,妻子临产。这是第一个孩子降生,作为父亲,作为外地人,应该守在妻子身边。可险情就是命令,他一步三回头,硬着心肠离开了眼泪汪汪的爱人。直到17天抢险结束,他才急急赶到县城医院,见到巴心巴肝盼他的妻子,见到哇哇哭闹的女儿,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同样是这条标段的北京人郑军通,负责安全协调工作,其妻在工地管财务,其儿子也是出生在工地,孩子生下一个月,妻子又上了班。郑的父亲半身不遂,全靠母亲照顾,去年母亲胳膊摔断了,都是60多岁的老人,无人伺候,打电话要他回去,特别想看看小孙孙。可直到春节,郑仍坚持战斗在工地。大年三十的晚上,他默默望着北方,默默喝酒,第一次醉得一塌糊涂……
    奉云B1标的项目副经理薛居从嵩,在项目施工的前期勘测中,妻子分娩,难产,家里人打电话叫他回去,他当时就只说句“没有空”,就挂了电话,在工程隧道开工后,父亲病危,在听闻医生下达了五次病危通知书,他仍没有回家,几天后,当姐姐打电话告诉他父亲过世了,这个说话铿锵有力的汉子,茫然的看着施工现场,直直的倒了下去,他足足哭了一整晚。
     ……
    这些都是他们的故事,这些都在讲述着他们眼中认为很正常、很平凡的经历,这些共同铸就着那首唱响大巴山的“合唱”。作为一个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他们在忠与孝的天平上,用对国家的忠,对人民的忠替代了,对家人的孝,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止是艰辛与汗水,更看到了一种民族的品质,可谓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库区造路。
    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云涌巫山山河壮。高速公路鏖战急,天翻地覆正沧桑。仰望高耸入云的桥梁,俯看初具规模的工地,想象两年后金光闪闪的通天大道,我不能不涌起一种深深的尊敬,并向战斗在高速工地上的所有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礼。

希望
   “路就是希望!”对于生长在大山里的库区人民来说,这句话是他们每一代人的呼唤,在云阳、奉节、巫山、巫溪这一路的库区高速建设的施工现场,我都会与附近的村民攀谈一下,几乎每一个标段的村民都对这条库区高速充满着希望,无论以后这条路是否会在他们这里设置出口,无论是否会在施工过程中给他们带来困难,他们都是一如既往的支持着这条路的修建,很多村民都说:“对这条路是一种等候,是一种期盼,现在我们吃苦没有问题,路修好以后我们的子子孙孙将为此受益无穷。”
    应该说,对于这些村民而言,这条横贯库区的高速长龙,就是他们的希望,也正因为这样,在很多施工现场我总能看到不少村民,喜欢在每天开工和停工的时候到工地附近去转悠一下,看看工程的进展情况,奉节县金盆村53岁的村民唐远木,就是这样,至从他得知自己家门前要修高速公路后,每天下地以后,都要含着烟在工地附件去转上两圈,在他眼中这条路是圆他一辈子梦想的路,“以前,因为出去太不方便,到重庆一趟起码两天,据说这条路修好了,到重庆不过7个小时,这样我终于可以到重庆去看看。”唐远木指着工地激动的对我说道。
    然而唐远木,这一转就是两年过去了,他两年的守候,守候的是希望,也守候着库区高速的艰难修建,更守候着我们高速路建设者在修建高速路过程中的一种责任。
在高速路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筑路者利用施工便道把一些村落出行的道路连接了起来,有些把项目部按照乡村小学的构造来建设,等施工结束后,就可以为这些孩子们留下一所新的学校……
正是这些施工过程中带来的变化,也更加坚定着库区人民守候的这份希望。
   在奉节县草塘镇柑子村的近百户村民的口中,他们现在就很喜欢说,自从二公局第四工程处进驻奉云高速B1标后,他们日子有了明显了改观。“近两年,这个建筑单位为把路修到了家门口,脐橙林旁,村民们种的脐橙就不用肩挑、马驼了,直接用车就可以运了。”柑子村的村长走到旁边的公社就爱这样说。
    其实,柑子村的路就是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便道,二公局第四工程处这样做,也是响应了渝东公司的号召:结合当地村路网规划和乡村公路建设的需要以及建设社会主主义新农村的具体要求,将施工便道的短期行为变为长期的公路建设发展思路,使施工便道兼顾沿线的镇、乡、村之间的连接。
   对于高速路修建经过的村、社,改变的不仅仅是路,还让这些山里的库区人,不再喊口渴。在金盆村路桥华南工程公司,不仅为当地村民修建水井、水池,还为家家户户连接上水管,在八镇村二公局第四工程处更是在地下埋起了长500米,直径300毫米的水管,保证周围三个公社300余户村民的饮水和灌溉。
    ……
    这些举动在长梁、万梁、万开、万云、云奉、奉巫等几十个标段处处可见,也在默默的感动着这些库区的人民,他们现在逢人就说:“有路了,有水了,日子好过了。”
    而在巫奉路A5标的地段,附件龙河村的小朋友每天回家都要到项目部来看一看,指着这个三层楼高的项目部很自豪的告诉别村的小朋友,这里是他们村未来的学校。
   一个项目部为什么会是孩子们的学校呢?
   “我们是选址项目部建设时,看到这里的孩子在一间危房里上课,实在于心不忍,就决定把项目部建成一所学校,我们走后就留给这里的孩子们。”负责A5标建设的广东长宏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范茂林这样解释着。
    用龙河村村长的话说:“感谢这些修路人,不仅修了我们的致富路,也造福了我们的子孙后代,龙河的人将一辈子记住他们。”
   也许,修这个学校对一个项目部而言,做的是一件不大的事,“我们为此只是在项目部建设上,按照了学校的标准,多投入了几十万元。”范茂林也是这样说,但是对于一群山里的孩子却是像他们村长说的那样是一辈子的事。
    站在未修完的高速路上,站在山风中,我在思考这些库区人民所谓的一辈子的事,其实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但是他们却没有能力完成,修这条高速路,必须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也不会像是愚公移山那么简单,看着这些在群山峻岭中奋斗的筑路者,想着他们时刻为村民在付出的举动。
对我而言,通过这次库区之行又对这些筑路人加强了认识和理解。在这个过程,我们大家有感叹:感叹筑路人不是外界所想像的高收入。我们有遗憾:遗憾父母生病离去我们未能守在床前。我们有伤心:伤心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在老人身边的儿童。我们有喜悦:喜悦在路桥大家庭里认识天南海北的兄弟姐妹。我们有坚强:坚强的流汗不流泪,学有所用,把建桥筑路扛上肩膀。我们有成就:成就是路上通车,桥下过船。
事实上,他们讲的故事,他们的诉说,就是这些库区人民的一点点在实现的愿望。
   汽车在夔门的一家宾馆停下,我们的行李也陆续带上了车, 10天的库区之行就要结束了,有关库区高速公路建设采访也为此将告一个段落,但是当我拿下行李的最后一刻,回望江中那巍峨险峻的夔门,心里在默默的为这条高速路祝福;在为这些高速路的建设者致敬,希望路能尽快承载起库区人民腾飞的梦想;希望你们不仅要实现着国家、人民的忠,也要实现着自己的孝。
   长江水滚滚不尽,两岸风威威不止,风和水见证着这条路,风和水见证着这些人,在悲悯与欢笑中延伸的渝宜高速,留给我们、留给库区、留给重庆的是一种震撼,一种尊敬,一种感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