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不是女孩子化妆自己的脸蛋,想怎么涂抹就怎么涂抹。更何况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于公共财政,而不是女孩子自己的腰包。
最近南京市城西干道(虎踞路)改造工程方案辅经公示,随即引发市民一片反对声。因为这项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拆除设计使用寿命五十年,现在刚刚使用十年的虎踞路高架桥,改为穿行地下的隧道。这项工程不仅耗时两年,而且将耗费23.35亿元的公共财政资金。
南京城建从挖隧道到建高架,再从拆高架回头转向挖隧道,已经几个回合了。南京最早引发非议的就是这座城市的第一条隧道:市中心的鼓楼隧道。南京号称“虎踞龙盘”,鼓楼广场就在紫金山这条巨龙蜿蜒入城的中间位置,也是这座以“山水城林”著称的城市中心地带。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保护鼓楼区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脉络,据传说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曾经闯进当权者的办公室,举起手杖建言:不准在鼓楼广场周边盖五层以上的高楼。但先生仙逝不到十年,高楼早就平地起。当时当政的书记王武龙(前年此公因贪污受贿被判无期徒刑),还把目光转向地下:挖一条肢解鼓楼地貌的隧道,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为了畅通这一区域的交通。但这条隧道建成多年无法解决渗水问题,被百姓戏称为“武龙洞”。
此后多年,南京城建再也无人“深挖洞”,改为建设高架桥了,城西干道(虎踞路)因此横空出世。当时受限于资金,2500米的一段路半是高架,半是平路,也因此经常为人所诟病。这段高架路设计使用寿命为五十年,建成后经常犯点拥堵的毛病,如今刚刚使用十年,才发挥了五分之一的作用,就要面临炸掉拆除的命运了。当政者兴之所自,撇开其他不谈,当年耗费的公共财政,就被打了二折,80%成了固体废弃物,扔掉了。
十年刚过,现今的当政者又突然不喜欢高架桥了,热衷挖隧道了,所以这段耗费数亿元建成的高架就得拆除,再花费23亿多挖条隧道。那再过十年,到时候的当政者个人“审美观”万一再有变化,是不是可能填平隧道,再建高架呢?按照翻烧饼的逻辑,那是很有可能的。
说到底,我们的城市建设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长官意志”随意翻过来覆过去地建建拆拆、拆拆建建,关键还是我们的公共财政体制有问题,长官们可以随意动用纳税人的钱,那依靠拍脑袋决策上项目,甚至不惜用后一个项目否定前一个项目,也就顺理成章了。早有有识之士参照民主政体的基础原则,提出只有纳税人才有权决定公共财政的去向,宪政体制可以监督公共财政的支出渠道、目的尤其是使用程序。惟有如此,可能城市建设翻烧饼的问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吧?
我们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