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2022-08-14 19:03:00)
标签:

教学设计

教育

分类: 滴滴教学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偷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审驴过程中,包公足智多谋,为民造福,充分体现了他这个家喻户晓的“青天”形象。在故事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但最终害人害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字识词“懊悔、闻所未闻”等。

2、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和小偷的偷梁换柱。

3、品味人物语气、动作、表情的描写和文章中侧面描写的作用,培养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知课文内容,品味文中描写的作用,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

教学准备:

搜集包公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歌导入

1、播放歌曲《包青天》,对于这个包青天,你了解多少呢?学生说资料,师板书“包公”并小结:“公”是古人对男子的一种尊称,包公原名包拯,一生断案如神、公正严明,堪比青天。今天我们将走进他审的一桩奇案。

2、补充课题读题解题并质疑:

“审”上下结构,审问审讯的意思。“驴”是本文中包公要审问的对象,它长得像马,性情温驯、刻苦耐劳的一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学习字词,多种形式朗读并重点指导:

“遵命”的“遵”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蠢”猜谜语:春天的两只小糊涂虫。

“懊恼、狡猾”都是同偏旁的词。

3、课文围绕“驴”写了几件事?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换、告、审、得——“换”改用偷合适吗?

你能按这个顺序讲一讲故事吗?

三、品读重点

1、包公审的是一头什么样的驴子?

1)生说答案:这是一头毛色难看的驴;这是一头很瘦的驴;这是小偷的驴。

文中另外一头驴是什么样的?(毛色发亮、四条腿的宝贝)

师分析:是好东西就要窍为己有,这是小偷的本性。然而这个小偷和别的小偷不一样,找出偷驴的那句话读一读。

你读出一个怎样的小偷?生说师小结:这真是一个非常狡猾的小偷,简直就是——(奇偷)呀!

2)刘五可惨了,丢了驴心情如何?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刘五“大吃一惊”,他惊的是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

“惊慌失措”是什么意思?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突出了这一点?(东奔西走)——这里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来描写的。

刘五“又气又恨”又“懊恼”,他气的是什么?恨的又是什么?懊恼什么?

刘五为什么这么着急呢?生说答案:唯一的财产、养家糊口、悉心照料。

师小结:无奈之下,刘五将这头瘦驴告上公堂,这真是——(奇告)呀!

2、包公是怎样审这头可怜的瘦驴的呢?读3-11节,画出包公审驴时的语言、动作的句子,仔细读一读,圈出重点词语并标注自己的感受。

1)学生交流句子并总结过程:关驴饿驴——打驴——放驴。

2)大屏幕出示句子,再读一读,说感受。

包公“皱着眉头想了想”,结合前后文,你觉得他想了什么?

包公审驴时非常严肃、威严。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包公的动作“拍、喊”;好几个“!”

朗读指导:

包公可真威严啊!——女生读;

包公审案真是架势十足啊!——男生读;

审案时的包公真是威风凛凛啊!——齐读。

3)这只是一头驴子,又不是被告,包公如此严正,别人是怎么看的?生从衙役和百姓的角度回答并理解“闻所未闻”和“看热闹”中的“闻”“热闹”的意思。

4)聪明的同学,你知道包公为什么要这么做吗?小组探究后全班交流:

惩驴就是惩小偷;

审案就应该威严,体现律的严正,为老百姓出气;

利用驴又饿又痛找到主人。

四、总结拓展

1、包公审驴的结果是刘五——(得了驴),小偷自然——(被处罚),在这个故事中,他们都运用了计谋,你来评价一下他们所用的计谋是什么?运用得怎么样?

刘五:李代桃僵;包公:将计就计、欲擒故纵;小偷:偷梁换柱。

一个小小的偷驴案人人用计,真是三十六计招招妙,有人哭来有人笑呀!同样是智谋,包公用来伸张正义,小偷却用来损人利己。我们可要把聪明用在——(正地方)呀!

2、课本剧表演:(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一下吧)

1)大屏幕出示要求(地点、人物、程序、注意),生读提示。

2)小组合作练习。

3)活动课上演。

板书设计:

包公审驴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