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2022-07-21 11:49:34)
标签:
教学设计教育 |
分类: 滴滴教学 |
《瀑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3. 能够感情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猜谜;结合谜底“水”进行说话练习,师总结进入单元主题“清清的水”。
2、课件出示各种水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水?师总结自然界中水的形态多样。
3、可是还有一种水,不是向前流动,也不叫水,而是叫“瀑布”,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叶圣陶爷爷的《瀑布》。认字“瀑”,突出瀑布不是一般的水,所以下面不能写成“水”。指导书写“布”并组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2、同学们一定也迫不急待地想去见识一下这神奇的水了吧?请用“认——想——写——用”的方法自读课文,扫清课文中的拦路虎。
3、出示课件:
(1)指名读词语,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2)开火车认读词语。
(3)同位互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三、品读课文,感受写法:
(过渡)同学们都是识字小能手呀!那我们就跟着叶圣陶爷爷的脚步去欣赏美丽的瀑布吧!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听,(出示课件)这声音让你有什么感觉?那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形容瀑布的声音的呢?
(1)生说师板书,突出“叠”:浪涌上来,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了,“又”一个浪涌上来……引导学生从“叠叠”这个词感受瀑布声音的“大、响”。
(2)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出示课件,学生试着仿写一两句。
(3)再次听瀑布的声音,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瀑布的声音?
(4)请你把这个令你激动的声音读出来好吗?
2、“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此时叶圣陶爷爷为什么了出了“啊”的感叹?请你读一读这两个感叹号。
(1)他望见了什么如此惊喜呢?引读因为“这般景象——”
(2)师板画青山和瀑布并引导学生思考:
千丈青山说明了什么?“衬”字是什么意思?你爸爸平时穿衬衣吗?“衬”可以改成“挂”吗?青衬着白,青的更青,白的更白,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瀑布白得像什么?
(3)出示课件,看到这样的瀑布,你想说什么?你会想起哪首诗、哪个词?
(4)怪不得叶圣陶爷爷会如此不能自己,师引读: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3、刚刚都是作者在远处听、在远处看的,那么走近瀑布又是什么样呢?为什么作者说是“仰望”?
(1)这时看到了什么?
(2)配着课件,师进行解说: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许多多串联在一起,如同千百万颗珍珠缀起的屏风,晶莹美丽。假如你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你会怎么读这句诗呢?
(3)这时吹来一阵风,将这座珍珠屏吹散了,吹成什么样了?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师总结: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的飞散落下的像尘。
(4)这样美丽的景象如同人间仙境般令人陶醉。你能读出这份陶醉的感觉吗?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看板书师生共同总结课文:听——;望见——;仰望——。读到这里,你觉得瀑布是一种什么样的水?
2、创造这伟大奇观的是神奇的大自然,请看大自然中的瀑布奇观,出示课件。
3、带着你的赞美,带着你的陶醉,齐读课文。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和古诗《望庐山瀑布》。
2、观察身边的水的样子,写一篇日记。
六、板书设计:
瀑布
听: (叠叠)涌
望见:千丈青山
仰望:珍珠的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