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刚:开启思想之窗系列(一)理论假设篇

(2018-07-24 18:37:06)

简短说明
全球范围的民粹主义崛起和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特征。这种现象很重要,它关系到未来世界的走向。本文试图把脉形成这种趋势的深层次原因。当然,原因搞清楚了,是不是能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来?这个问题很不迫切,本人暂时无可奉告。
本文是这套系列文章的第一篇。在这里我将提出一些重要而宏大的理论假设。将来它们会被运用于后面的文章中。

理论假设:
1.
一个经济体的产出水平由总供给(或称供给侧)和总需求(或称需求侧)共同决定;
2.
当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一致时,实际产出(Actual output)水平主要由短板的那一侧决定。换言之,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实际产出水平主要由供给侧决定。相反,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实际产出主要由需求侧决定。
3.
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是让总供给和总需求同时实现极大化,并且两者的高低恰好相等。但是这种理想状态并不是天然就能够实现的均衡状态。
4.
总需求和总供给两者如果出现严重的不一致都是很糟糕的情况。总需求如果大大高于总供给,将会发生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反之如果总供给大大高于总需求,这种情况意味着经济的开工率不足、各行各业产能过剩、百业萧条。
5.
当一国出现人口过剩时会伴随劳动力过剩,即劳动力供大于求,这会压低实际工资水平,扩大贫富差距,进而对总需求水平形成向下的压力。反之,当一国人口过度稀少时,就业市场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受求大于供的影响,劳动者的实际工资率会被抬高,其结果是贫富差距收窄,进而抬高总需求水平(注意是相对于供给侧而言)。
6.
当我说收入的贫富差距扩大对总需求具有降低作用时(相对于总供给而言),是基于如下的推论:a. 高收入者的消费性支出占其收入的比重很低。而占人口大部分的普通民众虽有消费欲望,但是,受到其低收入水平的限制,无法实现较高水平的消费性购买。b. 这样的收入结构意味着消费性需求的低迷,市场规模太小。c. 富人的投资性支出是由消费性支出派生出来的。一个经济体如果消费不旺盛,则私人投资会跟着疲软。
7.
我们可以理解在经济生活中张三的支出等于李四的收入。以此类推,就整个社会而言,全体人群的总收入实际上总是等于该人群的总支出。但是,当该社会的收入差距超过某一临界水平以后,该人群的总收入水平将倾向于超过总支出水平。按照上面第6点中的推论,主要的麻烦出在富人身上:他们既远远花(消费)不完当期的收入,又不愿意将多余的钱用于投资性支出。因为该经济体消费萎靡,市场规模太小。假如这个经济体既无政府也没有对外贸易,那将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情况: 一方面,从走向均衡的角度看,总收入倾向于大于总支出;另一方面,从实际将会发生的情况看,总收入必须等于总支出。于是,总收入大于总支出这种走向均衡的倾向将会形成一个窟窿,这个窟窿像黑洞一样将持续性地吸掉总需求。
8.
现在我们放宽条件,为这个经济体引入政府来进行讨论:假定政府看到了上述需求侧出现的问题,总需求水平正在持续性地下滑,它推出了救助方案,实施扩张性的赤字财政,让财政支出超过税收收入,并且超过的部分恰好等于以上第7点所述窟窿的大小。也就是说为需求侧打上了一个补丁。这个补丁打好以后可以阻止总需求的继续下滑。但是实际产出水平依然低于潜在产出。
9.
现在我们再次放宽条件,为这个经济体引入对外贸易。假定该经济体对外部世界的出口量超过进口量,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贸易顺差,其超过量等于顺差额。这个顺差额就是严格意义上所讲的外需,它相当于是对该经济体总需求(或者说总支出)的一个增加量,其效果和政府的财政赤字是一样的。相反,如果出口小于进口,则我们称其为贸易逆差,逆差额等于对总需求的一个减量。就国际贸易的全球范围看,你不可能让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出现贸易顺差,也无法让这些国家都同时出现逆差。实际发生的情况总是一部分国家有顺差,另一部分国家出现逆差。
关于理论假设,我暂时就提这些。它们非常重要,将贯穿于我后面在这个系列文章中对某些理论和从古至今的许多历史现象的点评和解读。
这里还需要庄重声明,以上所列的理论假设并非本人的发明创造,而是我对现有理论的取舍,是按照后面将要讨论的问题而确定下来的。将来随着话题的切换,根据需要我还会添加一些新的理论假设。
本文就谈到这里,我们下次再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