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拼音:gui),是中国商周时代的青铜食器兼礼器,用来盛放谷物饭食。器身横截面为圆形,器腹较深,有圈足。簋的形制多样,无盖或有盖,无耳、两耳或四耳,圈足下或有方座或附足。簋自商代就已经出现,一直流行到战国,是中国青铜时代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最重要的粢盛器。
簠(拼音:fu),又称(拼音:gu),是中国周代特有的青铜食器兼礼器,用来盛放谷物饭食。器身呈覆斗状,横截面为长方形,有盖,器身和盖通常同形、对称。簠出现于西周早期,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盨(拼音:xu)是中国周代的青铜食器兼礼器,用来盛放谷物饭食,在西周晚期短暂流行。盨通体作圆角长方形,有盖,有两耳。
敦(拼音:duì)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食器兼礼器,是继簋之后用来盛放饭食的主流青铜器。敦的形制多样,其共同点为半球形圆腹、环耳、有盖,典型样貌则为器身和器盖对称,各三足、两环耳,相合呈球形。
前一篇:印度最繁忙的十大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