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刻度上的诗意:读肖遥一组诗歌近作
(2022-05-17 11:15:46)
标签:
肖遥自然山水诗歌 |
分类: 评论性文字 |
人生刻度上的诗意
——读肖遥一组诗歌近作
钟岩松
寄怀自然,纵情山水,藉此抒泻胸臆,放达思绪,自古以来就是诗人们乐而不疲的情性嗜好。随便点击中国诗歌作品检索便可发现,以自然山水元素作为主要表达托体的诗歌,构成了整个诗歌文化巨型超市中巍然庞大、最为引人瞩目的堆头,且,这一写作现象仍呈澎湃奔流之势。从这些诗歌里能看出,自然与生命气血一脉,混沌圆融,彼此育化,彼此赋能,彼此启悟。被广泛认可的理论分析是,此现象源于根深蒂固的传统儒道文化熏陶。诚诚如是,如果说诗歌乃诗人灵魂心性的镜像呈现,那么由文化型塑的人格情怀和精神心理,的确坚挺难摧。诗人属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的种群中最难以被异化的坚守者,这样的表现从一个棱角分明的正面证实了无愧于文化道德良心的封称,——纵然面临这个泛物质时代,利欲之刃所向披靡,生存以高冷的智性之名愈益粉碎一切梦类所在的境况下,他们仍笃定并传递着立场化的人生信念:“对面的一切/都是美好事物”(《四宝山上的月亮》)。
从肖遥这组诗歌,可以管窥当下自然山水诗歌创作即景性、写实性极强的特点。但是,在即景性诗作中,肖遥有效规避了这类作品常常耽于尺幅场景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无主体无层次的全框收敛,有效规避了这类作品流于间歇触感的叨叨不绝的饶舌:他借鉴影视创作中蒙太奇艺术处理技术,巧妙调动最具视觉与感觉冲击力的事物元素,或并联或串联,形成阅读纵深感;而在处理情与景的关系时,传统的“点睛术”运用得恰到好处,使得作品表达简洁明朗,却旨意清晰。有个常见的误区,就是不少诗歌作者把自然山水诗歌的游记属性当做记游来理解来写作,其实诗歌写实性不等于对书写对象的照葫芦画瓢,账房先生的流水账,或论文里地名志山水考。诗歌的写实性在于诗人既能简练精准勾勒出对象的存在特征,又能在此基础上发现与人类灵魂心灵互为关照的生命韵致和精神内蕴。肖遥这组于人生旅途跋涉中偷闲顿足间的的匆匆采撷,具有自然山水诗歌书写的清晰的诗艺和诗意看点:一朵一朵,一束一束,说不上珠光流翠,说不上妩媚清芳,说不上奇崛秀美,甚至看得见股股仆仆风尘,甚至闻得到粗重疲惫喘息,但是一首一首读下来,我们可以被其一步步导游着进入通畅淋漓的快览模式:
暴走。穿越。争论。女人。诗歌。梦想与灵魂。
喝酒。羊肉。苦菜。民族。历史。沙漠与高山。
一半阳光。
一半星辰。(《两个男人的西北旅行》)
仔细打量眼前的蒙山:村庄。是房子、老人。古树和闪电
喝着老汾酒、山泉水、古树茶和精酿白啤
吃着沂蒙炒鸡、野蘑菇、大煎饼和东明西瓜
听着蛙声、雷声、雨声、流水声和发哥的呼噜声
梦着伊人、刘浪先生的夜色阑珊、渐入佳境
我醉了,醉在大雨滂沱下的小帐篷里(《夜宿蒙山》)
乱石。不知名的花。溪流。瀑布。寺院和飞鸟
在春风里交融(《岠嵎山》)
像坐在沉浸式旋转影院,我们享受全视角情景拥抱。这些虽然被诗人情感人格化润笔的自然山水,却在诗人温情有致的笔下,各各保留着它们自身的血缘密码。自然与人共享互为敬畏的对望与交流。可以把这样的诗歌书写称为有情怀底线的环保型书写。我尤其喜欢并震撼于《两个男人的西北旅行》这首,这当为大胆的诗歌写作实验,那些散落的陨石般的语言碎片,以一种意象群落的方式死寂般封裹着诗人巨芜的情感和神秘的“西北大地史”,透着冷冽的暴力诗学之美:粗陋的结构形式,贴切“旅行”的状态;粗粝的词语选配,贴切行走的“男人”的生理与情感视角;断裂的扭曲的陈列内容,既贴切浩渺与辽阔的地理空间和苍凉与广博地域特征,而且,贴切那片土地滞重、古老岁月里繁荣与沉沦的沧桑变迁。……这应该是一首能够为读过此诗的读者难以忘记的佳作。
“守山人说:有三条登顶的路/我选了最远的那一条/不是为了多看风景/把自己融入其中才是关键”(《岠嵎山》);“观沧海的人来了又去了/乱石满山,我随手捡起一块/带一份记忆回家/告诉你,我来过”(《碣石山感怀》)同样人在旅途,但是不同路的选择,不同的旅者,收获不一样,也不乏有人归来时空空行囊。自然山水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有心生命与有灵自然一次次邂逅的妙手偶得。对自然山水通灵人类精神生命丰富含蕴之发现的机杼只能属于有心人。所有事物的表情颜色都是由人喜怒悲欢的情感赋予的。这同样决定了自然山水诗歌风格表现理应高度个性化,我这里说的个性化,既包括诗歌结构形式,也包括诗歌情性表达方式,既包括语言匹配性,也包括语言独特性。目前自然山水诗歌写作恰恰因为缺乏个性化而饱受诟病。尤其圈子化的笔会作品,同题接力作品,基本上模具化为:临景绘图(或地名溯源)+自闭化滥情(或同质化借古思今)。一场场诗歌盛宴往往演变成一场场心照不宣、拿声捏腔、同喉共歌、千孔一面的时尚写作闹剧。汪曾祺先生谈及作家的风格时说过一句精辟的话:“追随时尚的作家,就会为时尚所抛弃。”(《汪曾祺的写作课》,汪曾祺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9月版)可见,“一个人的旅行”对于自然山水诗歌的诗人及其写作很重要,它对应的是诗人面对时尚潮流能够保持强大的心灵免疫力,如此,便会加强诗人与诗歌鲜明可鉴的辨识度:
那就睁眼看天空
一颗、两颗、三四颗……
你要掉下来吗?
来吧
到草尖的露滴上
到我的酒杯里(《里口山上数星星》)
登山路上
蜘蛛结网拦路
我知道它并非与我为敌
是我闯进了它的领地
我绕道而行
它无意我的行踪
它不关心我为何要去山顶
而我知道她是为了生存贪黑起早(《清晨,一个人的里口山》)
老陈说:“我有一双猫头鹰的眼睛
黑夜正是我的猎场。”(《夜宿佛顶山》)
肖遥诗歌里比比皆是的极具诗歌精义和极大充实抒情饱和度的细节,唯有大寂大静大孤独中的“有心”方能发现,所以“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装束之态。”(《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20年5月版)
肖遥的其它诗歌跟这组诗一样,写得很平实,很沉稳。没有虚头巴脑的玄虚,没有煞费心机的卖关子,事写得清楚,情坦得干净,理表得明白。读肖遥的这组诗,时而漫步幽谷,时而打坐青峰,能觉溪风净面,能觉松涛濯心,更犹如好友间饮着一杯清冽甘甜山泉水的畅怀交谈,舒坦安然,惬意,不累。我以为这是真诗好诗最起码的评判标准。曾有位诗友跟我吐槽,说是读得懂的诗没味道。这似乎代表不少人的观点。记得我当时毫不客气回呛他:诗歌不是文字迷宫,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没人愿意浪费功夫陪你捉迷藏;诗歌更不是玩读者智商的把戏,写那些连你自己都说不出一二三的句子,堆那些你自己都择不清头绪的积木,这是对诗歌的亵渎。诗歌可以有一千一万种写法,实验或探索一千种一万种表现表达技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么表露真情,要么传递心志。言情明志是诗歌生命的内核,是诗歌灵魂的支撑。否则,所谓的“味道”(蕴韵)就是一团风吹即逝的沼气或迷雾。——我所说肖遥诗歌写得平实不是说他写出的诗歌如同嚼蜡,写得沉稳不是说他写出的诗如同木乃伊缺乏生机;我意指的是书写立场与书写姿态,以及诗歌翻越语言透露出来的诗意气息。其实,不露声色的肖遥诗歌,平实貌相下也富有变的追求,沉稳风格里也不时看到“红杏出墙”:他像那种善于和懂得因地制宜、就势而为的优秀建筑设计师和建筑师,他往往是根据诗歌内容需要娴熟调动与之相得益彰的表现形式和语言表达方式,每一首都具备独特的体温,散发着迥异的体息,——除了那首粗犷大气的《两个男人的西北旅行》之外,这首有着民谣民歌质地的《藏马山下寻阿朵》也可以清楚看到他诗歌书写不甘从一而终的努力:
你是黑夜里最美的花/绽放啊,绽放//东方月亮正红/那是她赶走了夕阳//岛城向西望吧/那是个神奇的地方//一个美丽的传说/幸福的人们得以滋养//一匹白马归来/只为阿朵姑娘
它使我想到了那片神居高原上的情歌王子仓央嘉措。多么清澈如洗的诗歌!音域辽阔,音色亢亮,情意悠扬,晓白流畅,朴实无华,荡气回肠,无论在语感上,无论在节律上,焉不是一首好的歌词?(诗与歌本就是一对孪生的姊妹花啊。所以,肖遥有不少诗歌能被曲家谱曲而传唱。)作为一个人生行者,无论是在地理旅途,还是在生命旅途,无论是在事业旅途,还是在精神旅途,肖遥都属于一个情义丰茂的有心人,——他用心记录着每一串脚印,每一寸泥土;他用心记录着每一邂逅,山山水水,每一遇逢的事物……
诗歌可以保鲜灵魂,诗歌可以唤醒激情,诗歌可以激活记忆。把美好留在人生旅途中,把美好刻在人生拔节的一个个高度上,给自己也给别人以灯盏,给自己也给别人以希望,诗人的崇高性在于此,诗歌的崇高性在于此。
附:
大山组诗
肖遥
两个男人的西北旅行
暴走。穿越。争论。女人。诗歌。梦想与灵魂。
喝酒。羊肉。苦菜。民族。历史。沙漠与高山。
一半阳光。
一半星辰。
四宝山上的月亮
月光、虫鸣、狗吠
就该是这个样子
瞬间的永恒
曲终人未散
城市日新月异
四宝山还在
酒杯盛满月光
大海在梦中入怀
诗人静坐
对面的一切
都是美好的事物
山枣红了
柿子还是绿的
菟丝子爬满栅栏翘首以盼
月光下的睡莲
清晨,一个人的里口山
看山人还在睡梦中
趁着蒙蒙的薄雾
我悄悄地溜进大山
我喜欢野草
更喜欢清晨的山林
它与我和睦相处
没有分辨心
我们彼此尊重
登山路上
蜘蛛结网拦路
我知道它并非与我为敌
是我闯进了它的领地
我绕道而行
它无意我的行踪
它不关心我为何要去山顶
而我知道它是为了生存贪黑起早
山路难行
不是因为山高
不是因为崖峭
荆棘缠绕在一起
我只能慢慢地分开它们
偶有荆棘划破手指
它是在警示我
山路难行
小心才能抵达山顶
九如山上的月亮
今夜,除了美酒,还有山影、湖色、月光
爱情并不永恒
就像今夜的月亮
她在山上、湖面、在云中徜徉
今夜,天上的月亮真的很亮
今夜,我就睡在你的心上
注:九如山,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九如融一山。
佛顶山踏雪迎春
雪似春天的杏花
在环山路上、在松林、在湖面上舞着
雪是圣洁的
如同我们的初恋
雪落满山
虚掩我半生蹉跎
雪化为水,化成冰
谁是谁的过客?
故乡背对着我
雪中的赶路人抖落思念
脚印里的暗香
在北风吹过的夜里化作一首诗
遥寄大山里的你
告诉你
春天要来了哈!
夜宿天崮山
“夕阳西下,春临江北黄山小;
独行四海,夜宿南崮万丈崖。”
——题记
阳光,大山,海边的行吟者
穿过春天的怀抱
去寻找可以减轻你孤独的人
桃花盛开,绿叶渐肥
突然间想写一首诗
送给山顶的红衣少年
他在呼喊
沙哑的声音穿透插旗顶、鸳鸯峰
在远处的村庄回响
夕阳藏入大海
我蹒跚着顺阶而下
不见一人亦没鸟鸣
小心地穿过一片竹林
走进满是星光的夜
风,送来花香
随我入梦
岠嵎山
守山人说:有三条登顶的路
我选了最远的那一条
不是为了多看风景
把自己融入其中才是关键
乱石。不知名的花。溪流。瀑布。寺院和飞鸟
在春风里交融
海水褪去,山石裸露
被大海隐藏的往事一一呈现
我是幸运的,游走在你的身躯
亿万年的信息尽收眼底
我在春天拜访你
我是你的过客
亦是你生命长河中的蝼蚁
多福山
该怎样写你呢
你少女般的身段
亭亭玉立在南海之滨
五月的芳香随风飘来
丰腴着我的梦境
蓝天,绿树,红福
把春天渲染成一幅画
站在你的面前无需说话,一样的惊心动魄
登顶时刻可以指点江山了
鲁
风吹麦浪
月季飘香
九如山归来的花仙子
迎着金黄,寻着布谷鸟的声音
走进鲁山胸膛
谁不曾年少轻狂
谁的青春不迷茫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月半中天时,独眠湖畔凉
星稠山之巅,夜风送暗香
夜宿佛顶山
与日、月、星辰对话
与松林、野兔、山鹰为伴
我们五人暂时霸占了这座山峰
等待风吹落晚霞
等待万家灯火点亮群星
老陈说:“我有一双猫头鹰的眼睛,
黑夜正是我的猎场。”
沂
海拔1032米
八个小时的山路
我终于在落日前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下山
一瓶汾阳王和路边小饭馆,成就了此时此刻的我
喝醉了酒的人
在山脚下,圣水边,一个叫作上寺院的村庄
我怀抱着群山美美地睡了一觉
这里没有漂亮姑娘
漂亮姑娘都去了城市
留下来的老人和孩子
她们的眼神有点迷茫、慌张……
而五镇之首的沂山显得安静沉稳,东镇庙更加威严
玉带溪水流清脆,蝉鸣空灵,玉皇顶飘摇在云雾间
不远千里地寻找中,我开始怀疑自己
村庄、麦田、河流在消失
亲人、朋友和我的虎子亦寻不见
风在云雾中穿行
我试着与山神对话
“我本凡尘一浪子
怎敢辜负这青山一座。”
夜宿蒙山
仔细打量眼前的蒙山:村庄。石房子。老人。古树和闪电
喝着老汾酒、山泉水、古树茶和精酿白啤
吃着沂蒙炒鸡、野蘑菇、大煎饼和东明西瓜
听着蛙声、雷声、雨声、流水声和发哥的呼噜声
梦着伊人、刘浪先生的夜色阑珊、渐入佳境
我醉了,醉在大雨滂沱下的小帐篷里
里口山上数星星
这秋风、秋水、帐篷、伊人
闭上眼睛全是你
那就睁眼看天空
一颗、两颗、三四颗……
你要掉下来吗?
来吧
到草尖的露滴上
到我的酒杯里
我们一起醉,和黑松握手,与秋风拥抱
帐篷在哪里,哪里就有幸福
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昨天、今天、明天
幸好有你作伴——里口山
世界安静,群山无声
今夜,我和你睡在雨中
你的美刺痛了我的眼
风吹蒹葭,红叶飘零
诗意侵淫,漫过山水
我流浪在你的怀抱,聆听秋虫合鸣
等待一首诗的诞生
好把它送给远方的姑娘
她说,她喜欢秋天
就像喜欢这首诗一样
藏马山下寻阿朵
你是黑夜里最美的花
绽放啊,绽放
东方月亮正红
那是她赶走了夕阳
岛城向西望吧
那是个神奇的地方
一个美丽的传说
幸福的人们得以滋养
一匹白马归来
只为阿朵姑娘
正棋山寻秋
阳光穿行在林间
如,此刻穿背心的我
用身体去感知时间在流逝
看,满山的黄叶
一种苍凉袭来
棉袄应该备好
一阵风吹来
枯黄的叶子慢慢地飘着
走了这么久了,停下脚步
我听到了雪花落地的声音
忽然,有一种慈悲入怀
快把棉袄穿上
春天亦不远了
致里口山
我时常从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逃进你的怀里
寻一份温暖
那是母亲的味道
我放松下来
身体沉入云端
我被闪电击中,我将化作雨水落下
落入你这万丈深渊
你没有泰山的伟岸
在胶东
昆嵛归来不看山,看山最爱里口山
清新唯美,这个词语最适合你呀
我爱过的女子如你一般
清晨、午后、黄昏
每一段旅程都能把我的激情点燃
我愿做你一生的情人
我还学着去做一个浪迹天涯的诗人
拥山河入梦,抱山林入怀
我纵然百岁
而在你面前永远是一位翩翩少年
我的家乡在哪里
我早已寻不见
在你的世界游走
有山鹰做伴,溪水清甜
在幸福中迷失,冰川消融、封存利剑
今夜
我把所有的忧郁化作明月一轮
好让多愁善感的诗人无言
你如此渺小
不足一米身高
有多少人对你不以为然
你把高度隐于地下
静待懂你的人
我不远千里来见你
我们紧紧地拥抱
我们不说一语
你不动我也不动
这个冬日好温暖
雪花被大风吹乱
我驾车疾驰在华北平原
越来越近了
今日终将于你拥抱
为你独自守候在渤海湾点赞
观沧海的人来了又去了
乱石满山,我随手捡起一块
带一份记忆回家
告诉你,我来过
夏风吹过四宝山
夏风吹乱满塘的荷
知了叫个不停
与大枣树的歌声媲美
飘过燥热的城市
网红的季节热火朝天
海的味道更浓了
我们乘着高铁归来
只为一杯酒的爱
清凉是你带来的快乐
齐国故城变了颜色
90后的简单
把我带入童年
天空蓝了,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
夜色撩人
醉了游子
醉了风吹过的夏天
肖遥,男,1976年生于牡丹之乡山东菏泽,现居威海。威海肖氏兄弟保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威海市环翠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诗集《肖遥的诗》《爱无止境》《在路上》、散文集《行走》、游记《山上逍遥》等多部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