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贝依奥卢区,穿过独立大街,与France‘s street这条小资到死的巷子并排的一条幽静巷中,藏有一座博物馆。
应该说,那里藏有一本小说,小说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若你不是刻意来此,很容易就会错过这栋红色的小楼,外表看起来,她与任何一栋建在山坡上的民宅没什么不同,大门和售票窗口也随时紧闭,只有你找来这儿,轻轻敲玻璃,对里面说:我是跟随奥尔罕帕慕克(Orhan Pamuk)来这儿的。
这种状态一共维系了七年零十个月:“其间一共是2864天,409个星期,去了他们家1593次。”最后,芙颂终于决定离婚。
在准备结婚之前,他们在前往巴黎旅行的途中遭遇车祸。
这里的全部藏品,都是凯末尔在过去悉心收集的关于芙颂的一切——她爱过的和她碰触过的一切。
这个凯末尔,是不是作者帕慕克本人,我们也只能猜测了。
小说的第一件藏品,是一对镶刻着字母F的耳坠。
在“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结束之后,芙颂离开了迈哈迈特公寓,凯末尔在蓝色的床单上看见了那只刻有她名字第一个字母的耳坠。
凯末尔爱芙颂的一切,也爱芙颂爱过的,甚至触碰过的一切。
如果你读过这本小说,你会在这件博物馆中伤心和沉迷,若此世上有个人如此爱你,或是你如此爱过一个人,便是此生做过最好的事了吧。
如果你没读过它,就当它是伊斯坦布尔的记忆吧,一件件小玩意,带我们走进不太遥远却也渐渐要被淡忘的过去中。
博物馆有四层楼,每层楼的物件都是根据小说故事情节的开展分章节摆放的,每个章节对应一个小橱窗,标上编号,写上心情。
感情的复杂,不是两情相悦就可以说得清楚的。
我们爱上一个人,却发现这段爱并不被认可,该怎么办?
帕慕克只能用死亡来给故事画上句号,并没有给出答案,这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结局。
帕慕克是残忍的,将那些浓情写进书里写进每个读者的感官中,却又不给深情一个圆满结局。
帕慕克是悲伤的,和博斯普鲁斯的黎明一般,蓝得忧愁,仿佛蜡笔涂满的天空。
帕慕克是懂爱的,就像每一个土耳其男人那样,随时做好了一夜情的准备,也随时做好了为一段感情奋不顾身的冲动。
我住的酒店位于海湾一边,此时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土耳其婚礼,男士们都西装革履,女士们全部衣香鬓影,像是在看《教父》的电影场景。
若是凯末尔与茜贝尔有婚礼,也该是这样的吧。那就没有芙颂什么事了,是真正的王子与公主美好生活的开始。但那也没有纯真博物馆了,不过又多了一对平凡的情侣,我们就看不到这份爱如生命的“纯真”记忆了。
纯真博物馆
土耳其语:Masumiyet Müzesi
英语:Museum of innocence
电话:(90-212)2529738
网址
http://www.masumiyetmuzesi.org/
门票
非土耳其国籍游客全票25里拉,全票15里拉,学生票10里拉,英语的语音讲解: 5里拉
开放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