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羽本纪》看《史记》的文学成就
(2010-04-12 13:21: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作业 |
鲁迅称《史记》为“史之绝唱”,《史记》的的文学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语言运用、散文成就、小说创构,传记文学,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去看,司马迁都堪称大家。
《项羽本纪》是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文章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可以说,《项羽本纪》在《史记》中的12本纪中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在《史记》总共的130篇中也是最精彩之一。而《史记》对于国学、史学、文学的价值更是如和氏璧般的光彩照人,影响深远。
通过《项羽本纪》,我们看到了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也看到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
《史记》的在历史上的文学价值很高。《项羽本纪》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郑板桥说:“《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霸王乌江自刎,历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笔,也留下项羽的遗憾。项羽的死是历史的遗憾,让人扼腕。《项羽本纪》中的项羽虽说最终归于失败,但展现给人们的项羽是一个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司马迁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写失败,又不以成败论英雄。正是从这一创作意图出发,司马迁通过典型的情节和细节,从项羽的勇武、谋略、情感等多角度精心刻画,使得人物性格极为丰满,栩栩如生。只有抓住这些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这篇佳作的精义之所在,也是《史记》这部巨著文学价值的所在。
诚然,项羽本纪不是史记里最长的,最详细的,最宏伟的本纪,但绝对称得上是文学造诣最高的本纪之一,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的一些行文走字,已经称的上是登峰造极了。“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竖子不足与谋!”“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等妙语佳句,至今为人们所传诵,有的已演变成成语,常为后人所用,如:“四面楚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等还有人们常说的“霸王别姬”、“鸿门宴”等剧本也出于《项羽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