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理解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的人生观?

(2010-04-12 13:18:14)
标签:

杂谈

分类: 作业

 

 

由于吹洞箫的客人,箫声呜呜呜,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引起了苏轼的好奇,于是苏轼便问“何为其然也?”从此引出了《前赤壁赋》的最精彩章节。趁着回答客的问题,苏轼提出了自己的人生观。

苏轼着力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要是从它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苏轼认为自然万物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可以看到的,可以听到的就尽情的享受,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在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许多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一旦自己的物质要求没有达到,便开始怨天怨地。殊不知学习苏轼的人生观,明白做人就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事业,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在《后赤壁赋》中,在明月高悬的一个夜晚,突然想去有赤壁便开始行动。体现了苏轼的洒脱,及时行乐的豁达人生观。苏轼的及时行乐让我明白做人有时就应该潇洒,该玩的时候就玩,该做的时候就认真的做,不用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