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白:小教师,大教育
(2013-03-07 23:18:02)
标签:
教育李志军杂谈 |
分类: 我思我说 |
1981年,为了跳出农门,我浑浑噩噩进了眉山师范学校,成了该校最后一批高中中师生中的一员。进校以后,才知道自己师范毕业以后的工作就是教书,这种无知在现在看起来是多么可笑的事!说实话,做教师是我从没向往过的职业。因家里特别穷,为了争取挣到那每月评定一次的3元奖学金用来购买牙膏牙刷,在两年的学习期间我比备战高考还勤奋。正因为对师范类教科书的被动勤奋,也就记住了一些对后来的课改有点用的知识。
从事教师工作的最初几年,当看到周围的同行纷纷跳槽时,我是多么的羡慕!只可惜,自己直到今天都不曾有过做过村组长以上级别的亲戚关系。
矢志课改
1983年7月作为最后一批高中中师生,我被优生优分到了我现在工作的学校——眉山师范附小。第一次批改学生作业时,我就幻想假如有一台批改作业的机器该多好,当时还没机读卡呢。没有批改作业的机器,我又打起了懒主意:又可不可以不批改或少点书面批改作业呢?可为了自己的脸面,学生成绩又不能落后啊!正是这种“既想偷懒又怕落后”的懒汉心理,逼迫我去思考。但我坚信:解决任何事情的路,肯定不止一条!农民成千上万年的刀耕火种耕作方式,不是还被“免耕技术”取代了吗?
记得在第一次数学教研会上,当时的教研组长
陈月联老师就组织我们学习、研读“尝试教学法”,还记得是一本《福建教育》。
虽然30年来一直循着尝试教学法的理念实施我的教学,但我在“懒”的驱使下,仍是极其的“不安分”和“不满足”:尝试,是找准学生知识生成点,实施高效教学的法宝。怎样激励学生乐于尝试呢?怎样激发学生自动高度投入合作学习,并能在合作过程中自发互助,从而实现教师向学生智慧借力?怎样实现师生同步减负?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26年前的有一天,课堂上两个同桌学生在抽屉里偷偷玩扑克的情景,突然激发了笔者的灵感!把学习做成一种游戏!?我越思考越兴奋,游戏一是能顺应学生嗜爱游戏的天性,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点燃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源动力”的力量是无限的;二是依靠合作游戏特有的“自始至终相互监督,情不自禁据理指正”功能,激励人人自动高度投入,并能在合作过程中自发互助;三是游戏主要是以说为主,玩了就完了。既可减轻书面表达为主的传统训练形式给师生带来的负担,也能强化课堂模式制约了的学生口头交流能力的培养。游戏教学是一种尊重人性并充分依靠人性的教学方式,假如能把学习做成一种有机承载知识的游戏,不就实现了“教师潇洒,学生高能”?这不就是我要追寻的“懒”的境界!
按“把学习做成一种游戏”的思路,我结合小学数学中各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特点,30年来我发掘或创造了很多既和谐融合小学数学中各个知识内容又趣味健康的数学学习游戏,充分实现学生间的“合作学习,相互帮扶;提前尝试,快乐巩固”。于2012年8月终于出版了《我教孩子们玩数学》系统游戏方法集。这些游戏依靠的载体绝大部分就是普通扑克牌,应用题游戏学习没有现成的载体可以依靠,我就自己研究发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研发出了系列《应用题游戏学习卡》,并取得了国家专利权。这系列数学学习游戏是给力我潇洒高效教学,并已实现连续18年没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的有力手段之一。
实践证明,知识的本质虽然是很严谨的,但获取知识的氛围不必搞得太严肃,完全可以营造于游戏状态下学习。游戏教学,是一种尊重人性并充分利用人性的教学方法,是实现师生同步减负、让师生最具幸福感的教育方式。
“懒”出自我
2011年1月13日,我捧上了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小学特级教师”证书。有个朋友这样祝贺我:特级“教”师,你名不符实,因为你“教”得太少;特级“懒”师,你当之无愧,因为你“懒”到家了!回想起30载的小学数学一线教学生涯,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一个“懒”字当头。
1、懒妈惯勤儿!教师智慧的“偷懒”,是对学生的信任和锻炼。
2、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写下了他的“偷懒”理想呢:“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
3、偷懒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源动力,很多发明都是因为人们想偷懒才产生的。
二、我追求的“偷懒”境界:教师在课堂上争取只做个“主持人”、“挑拨者”、“管秩序的协解员”、“游戏伙伴”。
1、我能少讲一句话,绝不多说一个字
我的课堂上,非要板书出来的内容都是“电报式”,为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如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我的板书:“ ‘1’
我认为,布置家庭作业是老师对自己教学的“不放心”,而为学生找的苦,为自己找的累,是一种典型的“吃药心理”。新时代教育倡导学“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就该有体验生活的时间啊!教育该还儿童以童年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生活的时间,这对后天成长是很有用的。
感恩戴德
回首30年的教改探索之路,酸甜苦辣麻五味俱全。悲喜交加之时,深深感激周围的每一个人:
顿首已故正山口小学鲁国华校长,他是我至今为止见过的唯一一位“语、数、音、体、美”样样精通的全才校长。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城里人,却有怨无悔的扎根山区教育一辈子,让我深深折服。是他给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舞台,让我当时这个20岁的毛头小子就开始在多悦学区教坛“叱咤风云”。当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玩扑克的情景激发出我发明《应用题游戏学习卡》灵感后,我俩一老一少在他学校的床上摆弄小纸片一起研究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感激德艺双馨的恩师邱学华先生,他老人家不仅传授给我尝试教学法的真谛,还时刻教诲我不断前行。更为我搭建了不少走向全国的舞台,让全国更多同仁认识了我这名川籍小教师。
感谢眉山市教科所胡开勇副所长,他“爱恨交加”的知遇之恩,呵护着我不断向前,并给我创造了很多次在市内表演的舞台。是他引领着我把一个小课题“小学应用题立体化趣味模式研究”,做成了省人民政府第二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感谢我工作和工作过的学校,他们对我“叛逆式教改”的网开一面,让我深深悟到了:有一种支持,叫默认!
感谢东坡区教育局郑策局长,是他提议把教师的最高荣誉称号“特级教师”送给了我,针对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教师来讲是很罕见的。我深深懂得,这不仅仅是一种大肚的认可,更是一种鞭策!
更要感激那些对我持异议的人,正是你们的异议给予了我这块“弹簧”的作用力,也才“破天荒”有了第一个面向全国发起的下限一周的免费课改跟岗研修民间活动。我深深懂得,作为一名小教师,我只能做我该做和能做的事:但愿以身示范能带动更多的同仁——走!咱们教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