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2009-04-12 11:07:10)
标签:

情书

小学生

笔迹

媛媛

杂谈

分类: 原创杂文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原创/不得转摘

    一、惊现小学生情书后网友们所持的观点

    今年二月以来,网上先后惊现小学生写的情书图片,有的说是六年级的学生,还有的说是三年级的学生,出于对孩子们的关爱,从博客到圈子,从论坛到各大网站,纷纷抢先揭秘、爆光,网友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观点:

    1、忧心派

    忧心派占据了半壁江山。忧心派认为,小学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应该是天真无邪的,轻易不会把他们跟“谈情说爱”、“三角恋”这些词挂钩。而在某论坛贴出的一组小学生之间传情递爱的纸条却打破了网友对小学生的传统观念,并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早恋呈低龄化的趋势让越来越多的网友感到担忧。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被现在小学生的早熟给吓到了,并忧心忡忡地表示“我都不敢想象,民族的重担能不能放在他们的肩上”。

    2、热炒派

    热炒派乐而不疲的点评道:这组纸条共10张,是一个六年级男生“郴”和一个叫“媛媛”的女生共同写的。纸条上,男生给女生写了一组英文对话,他提示女生可以把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单词连起来念,照做后发现竟是“Doyouloveme”(你爱我吗)。对此,女生美滋滋地答道:“不错嘛,学会写‘藏头诗’了。听好了,哦,是看好了,Iloveyou(我用生命保证这是真的)……”在这两个小学生中间居然还夹着一个叫“张静”的“第三者”,她似乎原先是男生的同桌,跟男生很要好。不过,从纸条上的文字看出,男生正竭力想跟张静划清关系,他向媛媛表示,自己以前确实有点爱静,但现在他心里只有媛媛一个人,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友情,他强调自己对媛媛的感情是爱,不是喜欢。纸条内容除了当事双方如此郑重的表白外,还记录了一段男生向女生索要初吻的文字,男生希望女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把“kiss(吻)”送上,他还特别附加问一句“你真的愿意把你的(初吻)献给我吗?”……
    3、追忆派

    追忆派的声势也不小。他们中有人感叹“爷当年读初中时还在学校捉青蛙玩……汗颜啊”,也有人用一种劝大家不要大惊小怪的态度留言“本人(1987年)在六年级的时候追过一个女生,后来没成,还不是一样能进排名前十的重点高校。这些东西和下一代的能力无关,最重要的是接受怎样的教育,家长和老师怎样引导”。

    4、质疑派

    质疑派的人数相对最少。他们认为帖子的内容是虚构的,小学生根本写不出这样的东西,甚至有人直指那些难看的字迹应该是发帖者模仿小学生写的。
   
二、我的点评

    本人看到有关图文后,经一个多月的观察和思考,谈以下两点看法:

    第一,网上爆出的所谓小学生情书炒作的可能性大,真实性小,有7点理由:

    1、为方便网友们阅读,我将17份所谓的小学生情书进行编号,其中第一类10份为由三人组成的同伙所为,这组图片有一个共同点,共有三个人的笔迹,要么是背景一致,情书的背景都有同样的席子,没有席子的情书称谓都与媛媛有关,因此可以断定是三个人同伙所为。两个人的情书,三个人的笔迹,一个场景拍照,有谁写两个的情书还要第三人惨与呢?这不是造假又能是什么呢?

    2、1#和2#图看上去是两份情书,但只要你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实际上是一份,2#图是1#图的右图。类似此种现象还有,比如4#图和3#图是一份,4#图是3#图的下图;8#图和7#图是一份,8#图是7#图的下图等等。这种把一份情书分成两份拍照分发,理由只能有一个,那就是达到网上炒做量的需求,份数很少达不到哄动的效应,多造假又存在难度,“一分为二”是最简单的方法。

    3、第二类的11#图片是几块碎片,根本说明不了是否是情书。

    4、第三类的13#和14#图文是一个人的手笔,12#图文很草,它们的共同点是小学生画不出那样的图,也写不出来那样的字。

    5、第四类图文是成年人用语、成年人的笔迹3份,这与小学生的情书根本搭不上边。

    6、从图片拍照到人的手指来看,一看就知道都是成年人的手指,有那个成年人能把小学生的情书拍照发在网上呢?

    是老师吗?不会的,家长知道了要叫他吃官司的!

    是同学吗?不会的,小学生的同学都是小孩子,那来的成年人的手指呢?

    是父母吗?不会的,怎么可能会有那么狠心的父母,根本不可能的!

    是同学的家长吗?发贴人自称小学生写的情书不敢放在身上,怕爸爸妈妈或老师看到,就放到最要好的同学那里,不巧被同学的家长看到给爆光了,这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放到自己身上不安全,放到同学那里不是更不安全吗?有谁能把自己的情书放到别的人那里去给人家看呢?况且这一放就把两个人的情书都交给那个同学了,因此才有两个人的情书一起爆光的结果。再说同学的家长就是看到了也不敢爆光的呀,那样做了,他的孩子会和他因此翻脸,孩子同学和家长会去法院告他。如果是真的情书,是他们的初恋,他们会把情书当做生命一样去珍惜,又因违背校规,那是谁也不能说出来的秘密,怎么能让同学知道呢?

    7、六年级的学生,即便真的想学着写情书,现在的孩子也很少有用信的。问问六年级的孩子们,你们能有几个没上过网的?据我所知,他们都上过网。那么情书为什么不在网上写呢?

    根据以上理由,我很肯定的说,那些所谓的情书是假的,不真实的。

    第二,既便是真的情书也用不着大惊小怪

    “早恋”呈低龄化趋势,既便如此,我认为也不必紧张。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写“情书”,必定是极少数成熟早的的孩子,这种情况在国外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在英国,12岁的女童做了妈妈,25岁的女孩当了外婆的消息我想有很多网友都知道的了,而那个国家还是在正常的发展着。事实上大多数小学生写情书只是一种模仿,“情书”里的文字并不能按照它的字面意思来解释,因此我们看到的所谓的情书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情书。在十几年前,儿童接受的资讯相对较少,当他们对自己的同伴有好感的时候,通常会用一种自发的行为去表达;而在当下,因为受影视剧里情爱情节的影响,比如男性对女性表达好感通常是送玫瑰花、通常会说“Iloveyou”,儿童就会被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所吸引,进而模仿。
    我觉得,90后的孩子们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受到最好教育的一代,他们学前开发的早,接受知识能力强,善于独立思考,当他们长大成人后,掌握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因此,我断定,当90后而立之时,正是我国在世界上真正掘起之日。当前,在面对儿童传递出的这样的信息时,我们不能用成年人的世界观去认识这一问题。大家与其为儿童的“早熟”而痛心疾首、忧心忡忡,倒不如想想现在的儿童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应该指责的不是“早熟”的孩子,而是无意中过早将成人世界里的资讯展示给孩子的我们。成年人应检讨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孩子?是不是在网上爆光他们的所谓情书的做法很不道得?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孩子,相信他们在我们的传教下能够茁壮成长,相信他们能够成为祖国的栋梁。我们只要做到这两点,其它的也就不重要了。

    附:所谓的小学生情书图片17份

 

    第一类:纸张类似、背景类似、称呼类似、笔迹类似所谓的情书10份

1#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2#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3#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4#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5#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6#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7#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8#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9#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10#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第二类:用碎纸拼起来的所谓情书1份

11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第三类:所谓的图文情书3份,其中有2份出自一人之手

12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13#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14#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第四类:成年人用语、成年人的笔迹所谓情书3份

15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16#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17

 

揭秘:网上惊现小学生情书的来龙去脉(组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