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乐女童跌倒竟因睡着

(2011-10-13 15:42:10)
标签:

杂谈

P19006  海峡健康导报   本报记者:王君  通讯员  吴志  李政

    福州长乐6岁的小娴近日突然无缘无故跌倒,眼睛一直闭着,怎么也叫不醒。家长赶紧将她送到附近医院诊治,医生最初以为是癫痫,可小娴又没有抽动、吐白沫等症状。无奈下,小娴又被转诊到全军儿科中心诊治,才知道她其实是“睡着了”。直到当晚11点多,睡“饱”了12小时的小娴才缓缓醒过来。

 

谈恋爱时也能睡着

    失眠作为一种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与失眠相反的嗜睡,多数人不但不认为是疾病,而且常常戏谑嗜睡者是“瞌睡大王”。

   “生活中,许多‘瞌睡虫’控制不住短时间的睡意,哪怕在开会、听课、走路、谈恋爱时,忽然就倒下睡着了。”全军儿科中心副主任、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主任医师介绍说,这些人可能和小娴娴一样,患上特殊的睡眠失调——“发作性睡病”,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是继睡眠一呼吸障碍,引起白天过度嗜睡的第二大病因。

    该病多于儿童或青年期起病,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相似。患者出现突然发生的、短暂的、反复发作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多伴有一种或数种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幻觉,也称为发作性睡病四联征。发病时睡眠浮浅,易受外界刺激而醒过来。有些患者睡10-20分钟苏醒后,一切如常,可过二三个小时,又感觉阵阵睡意袭来,不得不以掐自己、咬牙、咬舌头等动作,保持清醒状态。轻度患者面部会出现几秒钟抽动,自己一般没有感觉,别人也看不出来。

    对于这种奇怪的“瞌睡病”,过去一直认为是精神疾病而误诊误治。目前认为,发作性睡病患者是脑部器质性病变所致,可能是脑部缺少一种维持大脑处于清醒状态的名叫下丘脑分泌素的化学物质,导致患者经常犯困,无法维持清醒状态。还有的研究显示,可能与患者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腹腔功能降低,或桥脑尾侧网状核功能亢进有关。

“睡”过头了就得治疗

    睡眠过长,脑细胞就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养分,因而活动能力减弱。睡眠过多,又使肌肉、筋络组织的活动减少,肌肉从血液得到的氧气和养分也少,所以就变得松弛无力,患者自然就感到疲倦。

    失控了的睡眠常伴随终生,虽然不会引起其他器质性病变,但会导致患者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认知能力受到损害,还会出现相应的性格改变及心理问题,如自卑感较重,脾气古怪、执拗。

    对于已经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发作性睡病患者,需要选用药物治疗,主要是一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和抗抑郁药。

    中医是以脏腑、经络辨证体系为指导,采用中药、针灸治疗发作性睡病,疗效较好,副作用也少。

 

中医的“一针二药”治疗法

    针灸治疗:按中医辨证分为痰湿困扰与脾肾阳虚两型。主穴为百会、人中、风池、内关、神门、申脉、照海。配穴为痰湿困扰者加丰隆;脾肾阳虚者加足三里、三阴交。人中、照海用捻转提插泻法,申脉用捻转提插补法,其余穴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50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3周。

    中药方1:炒白术3-6g,黄芪9-18g,鸡内金3-6g,黄精6-12g,橘红3-6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100—200ml,视年龄大小分2-4次口服,3O天为1个疗程

    中药方2:清半夏9g,陈皮12g,茯苓12g,石菖蒲12g,厚朴12g,薏苡仁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