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7905
海峡健康导报 本报记者 程文庭 苏清彬 通讯员 王财元
验光配镜、准分子手术、斜视弱视治疗……暑假向来是青少年眼病患者就诊的高峰期,今年也不例外。近日,记者走访了福建医科大附属二院眼科发现,前来治疗眼病的患者挤满了门诊室,医生们详细地询问患者的情况,并做相关视力检查,以进一步判断所患眼病。该院眼科主任医师许锻炼介绍,在眼科疾病中有一种名叫眼球震颤的眼病往往容易被忽视,家长要引起注意。许锻炼教授建议,眼球震颤患者应尽早到医院诊断,找出病因,及时纠正弱视、斜视等,以提高视力。
专家简介:
许锻炼,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兼任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泉州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1977年开始从事眼科临床工作,临床经验丰富,熟练掌握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各种眼外伤、眼部整形、斜视、弱视的诊治,在省内率先开展眼球震颤的手术治疗,已发表论文20余篇,完成课题《肌腱松切合并诘抗肌线状圈套折叠术矫正共同性斜视》的研究,于2001年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5岁儿童患先天性眼球震颤
家长丰泽的张女士最近发现自家6岁的孩子眼睛有点不对劲,眼珠子像钟摆一样左右水平摆动,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家人一开始还以为是小孩子搞恶作剧,不是很在意。可这样的现象持续了好几天,家人开始担心,于是来到了二院的眼科检查,一经检查后,张女士惊呆了:6岁的孩子竟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还伴有稍微的斜视!在医生的建议下,对孩子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震颤范围控制在小于5度以内,几乎是看不出震颤的现象。
“眼球震颤是一种非自主性有节律的特征性眼球运动,是由于某些视觉神经或者前庭机能的病变而导致的眼球运动异常。”许主任介绍,“自1990开始开展眼球震颤手术,至今为止手术病例113人,效果均不错。”
许锻炼进一步解释,先天性眼球震颤的确切病因不详,发病机制亦有多种学说。有专家认为它与遗传因素有关,但至今未见有人在染色体上找到确定的基因位点。新近国内外报道先天性眼球震颤患儿及双亲头发中猛含量增高,从而推测环境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影响。
特征:眼球或快慢跳动或像钟摆
据介绍,眼球震颤主要有两种:
1、跳动型:眼球呈明显速度不同的往返运动,当眼球缓慢地转向加一方向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又突然以急跳式运动返回。所以此型震颤有慢性和快相的表现,慢性为生理相,快相是慢相的矫正运动,快相方向作为眼球震颤的方向,快相与病因有关。
2、摆动型:眼球的摆动犹如钟摆,没有快相和慢相。其速度和幅度两则相等,多见于双眼黑蒙和弱视患者。
许主任提醒,先天性眼球震颤延误治疗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面部及脊柱发育,引起代偿头位和头颈部畸形,有部分先天性眼球震颤儿童会伴有斜视、弱视,不但影响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而且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发育。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眼球震颤有先天后天之分 6-10岁治疗为最佳
据悉,眼球震颤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性的眼球震颤预防较困难,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后天性的眼球震颤大多有病因,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去除病因,部分眼球震颤是可以治愈的。
许锻炼建议,家长平时如果发现小孩子视力有下降,眼球有晃动应该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眼科就诊,确定孩子眼球震颤的类型及眼部病因。对于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可酌情考虑手术,目的在于矫正代偿头位、转变眼位、减轻震颤、提高视力。手术年龄为6-10岁为佳,也有学者认为由于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头位代偿,在视觉发育期会影响面部和脊柱的发育,因此,可适当在学龄前后手术。
此外,非手术治疗可以在发现早期进行,对于年龄特别小的孩子,由于麻醉风险及他们的眼球发育尚未成熟,最佳手术治疗时间一般在6-10岁左右。非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佩戴三棱镜等。
加载中,请稍候......